立即下载
这村没工厂没人外出打工,户户有小车
2021-04-15 09:52:30 字号:

三仙岭村的杯苗种植如今已成产业化。  通讯员 供图

村里没有一家工厂,村民也没外出打工,但人均年收入4万多元,户户都有小车……这是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三仙岭村的真实写照。因为该村小花木变成大产业,全村1240户村民依靠苗木产业吃上了“生态饭”。

穷家庭种杯苗致富,夫妻俩一年挣15万

三仙岭村,由于山地多、耕地少,村民发展一度受阻。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受周边浏阳地区影响,当地村民陆续开始种植花卉苗木。“一杯苗、一把剪,是我们三仙岭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法宝’。”三仙岭村党总支书记凌峰自豪地说。

4月14日,在凌峰的带领下,三湘都市报记者来到村民何嫩青家。尽管下着小雨,何嫩青和丈夫彭仲文还在门前的苗木地里忙活,检查杯苗情况,“今年培植了十几万杯,这里只是冰山一角。”何嫩青说。

所谓杯苗,是指用特定容器培育的作物或果树、花卉、林木幼苗,也称容器苗。今年46岁的何嫩青,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再加上两个幼儿要抚养,何嫩青一家曾经生活很拮据。这几年,村支两委鼓励何嫩青种植杯苗增加收入。村里不仅免费为何嫩青家提供化肥、农药等种植苗木必须品,还会请技术人员专门对他们夫妻俩进行技术指导。几年过去,何嫩青家的屋前屋后全被苗木的绿色所萦绕。在何嫩青家的两亩田地里,四季桂、杜鹃苗、茶梅等典型杯苗长得郁郁葱葱。

“去年靠卖杯苗有15万元的收入,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何嫩青夫妻俩开心地说。

家有苗木腰包鼓,产业催生修剪师、经纪人

近年来,苗木市场行情大起大落,特别是传统乔木树种市场遇冷,身价“一落千丈”,很多花农遭受重创,如何转型?三仙岭村试水苗木产业化,在原有苗木种植上,先是将眼光盯上了杯苗市场。

至于为何首选杯苗,凌峰介绍,三仙岭村地少人多,而杯苗占耕地少、还能循环使用;同时,跟地苗相比,杯苗成活率高、身价也倍涨,一株杯苗可以卖到1元左右。如今,杯苗已经成了村里最有代表性的苗木产品。

苗木种植:七分管,三分剪。这一俗语催生了新的职业——苗木修剪师,这也是凌峰所说的“一把剪”。

“可别小看这样修修剪剪,一株树相上好的桂花树,卖了能买辆十来万的小车。”年过六旬的陈月星是高级苗木修剪师。在外地学会修剪造型技术后,陈月星成了当地苗木种植企业争抢的技术师。“像这样的桂花树,我一天能剪四五株,日工资最高能有800元。”陈月星介绍,不少村民看见他收入不错纷纷拜他为师,他也乐此不疲地倾囊相授,目前,村里已有50多名中高级苗木修剪师。此外,村里还催生了近千名专业苗木经纪人。

经过多年的发展,三仙岭村绿意更多,共有一千多个苗木种植基地,成立苗木合作社46家,村民腰包更鼓了。据统计,201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4万多元,1240户村民几乎户户有小车,其中30万元以上的车占据五分之一。

链接

花卉苗木年产值逾10亿,从业人员超4万

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位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接处,被誉为长株潭两型示范区的“绿心绿肺”,森林覆盖率极高。

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镇花卉苗木年产值逾10亿元,直接或间接从事花卉苗木产业的人员超4万人,专业合作社共95个,成规模化的苗木基地28个,种植面积达13万亩,花卉苗木成为重要产业。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杨洁规 熊其雨

编辑:吕周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