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河南人“杨士爹”一家留长过年,他带着志愿者忙于志愿服务
2021-02-09 09:50:17 字号:

  杨士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畅聊留守长沙过年的计划。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树源 摄

杨士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畅聊留守长沙过年的计划。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树源 摄

“在长沙过年,很满足,也很开心。”一大早,河南人杨士泉就和邻居们一起团购新鲜年货。响应国家号召,他早就敲定了一家人长沙过年的计划。

人称“杨士爹”的杨士泉还有一个身份:天心区暮云小蜜蜂志愿者协会会长。临近春节的这段时间里,他带着志愿者们奔波在城南的车站、地铁站和大街小巷,忙着为广大市民做志愿服务活动。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爱帮助人,过年都闲不下来”。

就地过年计划

忙前忙后开展志愿服务

虽然是外地人,杨士泉说话却带着长沙本地口音。“我来长沙已经35年了,长沙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上世纪八十年代,年仅14岁的杨士泉从家乡河南信阳固始县南下长沙谋生,他当过搬运工,拖过板车,卖过油条包子。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他的生活过得很艰难。“遇到困难时,总有热心的长沙人,伸出关爱的手帮助我这个异乡人。”

自从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杨士泉就开始从事慈善公益事业。15年来,他累计投入数百万元开展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爱心支教、邻里守望等志愿服务活动,将曾经收获的温暖和爱心反哺给长沙人。

在杨士泉的感召下,这个寒假里,不少外地大学生参加了小蜜蜂志愿者协会的活动。每天上午开始,这群勤劳的“小蜜蜂”就在长沙火车南站志愿服务群众,测量体温、引路指导、搬运行李、免费发放口罩……而且,这些可爱的大学生相约就地过年,在春节期间继续奋战在抗疫一线。

“得知我们这些外地籍志愿者选择不回老家而留在当地过年,政府也送来了不少温暖。”杨士泉笑道,就在两天前,天心区和暮云街道为了鼓励这十多位不能返乡过年的“小蜜蜂”,专门送来了米、面、油和水果等过年物资。

多年前,杨士泉将自己一栋六层的安置房用作公益事业,让志愿者们很有“家的感觉”。“这些天,这群大学生志愿者吃住都在我这里,又安全又放心。等到过年时,大家聚在一起包饺子,将共度一个有意义的新年。”杨士泉表示,春节期间,他还想带上家人、朋友一起游览市内红色景点,让年轻一代不忘历史,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家乡过年记忆

盼望亲人明年共聚团圆

杨士泉一家共有七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五,他的父亲曾是抗美援朝老兵,已经不在人世,老家只有母亲在守望。“不久前我告诉大姐,今年过年恐怕又不能全家团圆了,电话那头大姐一下就哭出声来。”说到多年未团聚的兄弟姐妹,杨士泉唏嘘不已。去年春节期间,在河南老家没呆两天的他主动请缨,回到长沙参与抗疫志愿工作。

“过年就是要一家人团聚嘛,聊聊家常,聊聊传统。”杨士泉回忆,往年在河南过年吃团圆饭时,亲人们按辈分落座,老父老母笑呵呵地坐在首席,四世同堂,好不热闹。除夕晚上,邻里之间相互辞岁,祝福平安喜乐;正月初一之后,亲戚之间串门走访,相互拜年。“晚辈见到长辈,还要照着习俗磕头作揖呢,有时候会在地上放一个铁盆,磕头磕得邦邦响,很是逗趣。”除了唠嗑聊天,亲人之间为了消磨时光还会玩扑克,输了的人就钻桌子,既不伤和气,又十分有趣。

多年前,杨士泉娶了曾经帮助自己的长沙妹子,成了长沙女婿。“长沙人待人特别厚道,我真的很喜欢这里。”如今,年近五十的杨士泉已经做了爷爷,膝下有孙子孙女,尽享天伦之乐。“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明年我们七个兄弟姐妹一起回河南老家陪老母亲过年,到时候再拍一张大大的全家福!”杨士泉感慨道。

晒出年味故事

细数家乡美食流露浓浓亲情

除了思念亲人,杨士泉还十分思念老家的年味。“每逢春节,我们总要提前做好绿豆丸子和酥鱼、酥肉。”杨士泉介绍,绿豆丸子是河南固始的特色小吃,每逢年关,人们将绿豆面揉成丸子,放进油锅炸至金黄,既可以当主菜,又可以当点心。和绿豆丸子一样,酥鱼、酥肉也需要油炸。鱼肉和五花猪肉炸至金黄,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杨士泉说,这三道菜是过年必备的,在当地不少老百姓家里很受欢迎。

“至于我们河南人的主食,那就是包子馒头,过年期间要做很多,因为会有很多亲戚朋友来拜年嘛。”杨士泉说,以前每年正月初一,作为老大的父亲都会在家中大摆宴席,招待叔叔侄儿们。“长兄关爱下面的小弟,这也是我们当地的好传统。”

家人遥寄祝福

侄女:二爹,因为疫情导致你们不能返回家乡陪奶奶过春节,家乡的亲人们通过微信为你们送去新年祝福,祝二爹及其家人新年快乐,健康平安,祝两个小宝宝健康成长。愿一切都好,来年家人们期待着与你们团聚!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刘树源

编辑:吕周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