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价低至两折,你会为临期食品买单吗
2021-01-18 12:10:31 字号:

离保质期仅剩两三个月、被贴上“骨折价”促销标签的临期商品,孕育了一个新的消费市场。

近日,记者走访长沙多家超市、零售卖场发现,商家们纷纷开辟“临期食品促销柜”,销售因临近保质期而特价销售的商品或部分包装破损但仍不影响使用的日化用品,以减少商品流通环节的损耗。

这种主动的促销行为,究竟是转“报废为消费”,还是在质量上打起擦边球,产品质量如何保障?

现象

临期促销,满货架商品两折起

“1.5元一瓶的法国进口矿泉水、半价的白色恋人巧克力……买了一购物车零食,才花了不到100元。”1月17日,家住北辰三角洲的陈小姐兴奋地向记者展示起购物车内的“战利品”。

陈小姐口中的临期食品,是指即将超过最佳赏味期的食品。通常而言,大型商超会设置临期食品货架,并贴上提醒标签,将两件临期商品捆绑“买一赠一”促销,或者直接贴上2-7折的折扣标签进行销售。

在沃尔玛黄兴南路店一侧的入口附近,蓝底白字的“临近保质期商品货架”十分醒目。三湘都市报记者看到,货架上不仅有葡萄酒、蜜饯果干、泡芙等零食饮料,还有矿泉水、奶粉、烹饪佐料包等。如,货架上一款惠宜牌天然矿泉水(保质期至2022年8月16日),正以0.8元价格销售。

除线下的临期食品货架,淘宝、拼多多、京东等购物平台也有商家出售临期食品。在京东兴为思食品专营店内,19.9元便可买到包含蛋黄曲奇、进口威化饼、手撕鸡排等商品的零食大礼包。“必须好评,太惊喜了,最快过期的也有将近一个月,物超所值。”商品评价中,一名消费者给出了上述好评。

市场

临期食品孕育800亿消费市场

事实上,与通过降价的方式吸引消费者购买“卖相”不好的水果、蔬菜,临近营业时间结束,高价猪肉、豆制品等被捆绑销售“买二送一”等现象一样,临期商品的“买一送一”、降价出售都是商家主动减少毛利,或以“小赔”换“大亏”的市场行为。

略有不同的是,现在的消费者对这种常见的促销方式给出了更加包容的态度。于2020年9月17日成立的“我爱临期食品”豆瓣小组,已经聚集了2.7万临期商品爱好者,组员们秉持着“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的理念,推荐着值得回购的店铺以及线下超市的打折攻略。

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有多大?艾媒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1000亿元;《2020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也提到,2019年,中国进口食品金额已经高达908.1亿美元。若以行业普遍认可的5%沉淀库存计算,临期食品市场规模已超过800亿元。

提醒

便宜虽好,购物还得多留个心眼

2012年,北京市工商局公布了“食品保质期临界”的6级标准,如保质期18个月的糖果、饼干等,保质期前40天左右为临界期;保质期在12个月以下的方便面、牛奶等,在保质期前20天为食品临界期。

以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商品,不少年轻人认为购买临期商品“薅”到了羊毛,但其中也不乏贪图小便宜“踩雷”的例子。大四学生罗小姐便直言,网购的临期食品包中,搭配的多半是“风评”很差的低价零食,“配的一包谷物饼好难吃,剩下半包都丢了。”

“像是沐浴液、洗发露等日化用品,临近保质期也不影响功效;但现做糕点、新鲜猪肉等短保商品,可能因变质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业内人士建议,购买临期商品不能一概而论,选择正规渠道,切勿贪便宜因小失大。临期食品虽处在保质期内,但由于存放时间相对较长,购买时应格外注意观察。可从食用品质和食品卫生品质方面来考察临期食品。食用品质包括食物的外观、颜色、口感、味道等,保质期内的食物在以上方面不应有明显的劣变。食品卫生品质大多以微生物指标作为判断标准,保质期内的食物不应出现由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现象。

连线

临期商品是如何产生的

业内人士表示,临期商品的产生,总结起来就是低效的供应链导致人和货无法快速匹配。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类是国产商品。我国零售行业大多采用经销商制,这导致商品从生产端到流通端往往要经过一级、二级,甚至三级,距离过长。加上为了防止串货以及为了品牌返点等原因,经销商往往会超量订货,超出自身销售能力的货最终就成为了临期品。

另一类是进口商品。进口商品一般会以总代理的渠道进入中国,但是这个渠道基本上没有保护机制,一旦没能及时进入终端销售,又无法退给出口商,也只能成为临期品。

受疫情影响的2020全年,整个社会的流动速度很慢,商品的流动也同步变慢,而商品保质期不会变,因此大量进口商品成为临期货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比化妆品3-5年的保质期,而食品的保质期较短,最短的几天,最长的也不过在12个月左右,这也是临期商品中,食品成为主力的原因之一。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黄亚苹 周珈萱

编辑:吕周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