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在官网发布通告称,市场监管总局对有机产品认证领域(有机蔬菜、食用菌、葡萄酒、茶叶、水果、粮谷、乳制品、食用植物油、婴幼儿配方食品9类产品)的25家认证机构涉及的320批次产品实施了认证有效性抽查,认证机构覆盖率为28.7%。抽查发现18批次抽样产品(涉及8家认证机构)不符合认证要求,总体不符合率为5.63%。(1月5日 中国新闻网)
尽管有机食品价格比普遍产品价格高出若干倍,但依然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因为,按国家制度规定,有机认证的土地上,不但全程不得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等,而且连种子、土壤、水质、大气等都有严苛的要求。
然而,近年来,在有机产品认证领域,乱象丛生。此前媒体曾披露有机证书花钱就能办、产品检测环节存在漏洞、伪有机挤压真有机等现象。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更敲响了认证机构在认证管理方面的警钟。监管部门除了提醒消费者警惕,更要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来终结“一认了之”的情形。
根据《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获证产品的认证委托人提供虚假信息、违规使用禁用物质、超范围使用有机认证标志,或者出现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的,认证机构5年内不得受理该企业及其生产基地、加工场所的有机产品认证委托。此外,监管部门可根据消费者经济损失情形,依据《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对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责令改正,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惟有激活既有法律法规,执法必严,让认证机构不敢轻易触摸法律“红线”,才能让“有机产品”物有所值,名副其实。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编辑:张瑜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