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指出,自《通告》印发之日起,敦促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及时关闭电子烟互联网销售网站或客户端;敦促电商平台及时关闭电子烟店铺,并将电子烟产品及时下架;敦促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撤回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电子烟广告。(11月3日《法治日报》)
实际上,在去年的同一天,同样是11月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明确要求,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敦促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及时关闭电子烟互联网销售网站或客户端,电商平台及时关闭电子烟店铺并将电子烟产品及时下架,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撤回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电子烟广告。
一年后,两部门再次联合下发《通告》,若将两年的《通告》进行比对,内容大致相同,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只不过是旧政策的重申。这意味着,尽管对电子烟进行严格管控已形成全社会的共识,有关部门接连出台公共政策,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熄灭”电子烟并非容易。
自去年《通告》出台后,大部分电商平台主动屏蔽了电子烟的销售信息,但一些电商平台动起了歪脑筋,通过暗度陈仓的方式,比如,修改搜索关键词、变更产品名称,“埋伏”在各大主流平台里,继续在电商平台上疯狂生长。
具体点讲,在知名电商平台搜索电子烟关键词,尽管寻找不到相关产品,但若搜索“雾化”“戒烟”“0焦油”等关键词时,仍有一些电子烟产品出现,有的将烟弹表述为“粮”,有的将电子烟表述为“雾化能量棒”“戒烟贴”“充电仓”,更有甚者归类为“打火机配件”。
电子烟在电商平台遇到阻力后,生产企业还会主动开辟线下销售市场,目前,各地很多烟酒销售商店增设了电子烟销售柜台,虽然大多按照规定标识了“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购买请出示身份证”,但是进行身份检查确认的商户,凤毛麟角,未成年人购买电子烟,几乎不存在任何障碍。
要想让电子烟真正“断电”,市场监管包括网络职能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监控,不让电商平台钻空子;可通过专项检查,清理互联网电子烟售卖,有效净化电商平台销售的生态,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此外,对线下销售渠道,应当明确禁止学校周围的商场、超市、烟酒商店,通过任何形式售卖电子烟相关产品,其他区域内售卖电子烟应严格进行身份核验,对于违反规定的商家与个人,执法部门要重拳出击,从严处罚。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编辑:张瑜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