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天空飘着小雨,长沙市望城区靖港镇复胜村虢大湾一处园子里,79岁的邓正荣老人在父母墓碑前低着头,默默站了许久。
原来,这里是一处公共集中墓地,远远一看,还以为是田园间一处雅致庭院。青灰色镂花矮围墙里,铺着六边形透水生态砖,青草探出脑袋,红桎木、金边四季青、杜鹃等灌木相映成趣,9行墓碑一字排开,大小规格统一,黑花岗岩底上镶嵌着金色的字体,简约而不失精致,庄重而不失典雅。
“原来村里的墓碑可不是这样哟。”邓正荣老人说,靖港镇周边没有公共墓地,村里传统葬法就是在房前屋后顺手找块地砌坟,一个坟占地几十平方米,日子长了,村道边、菜园里、沟渠旁全是坟,不少人家早上一开窗就对着坟,感觉阴森森的。
今年3月底,靖港镇启动虢大湾市级“示范屋场”创建工作,规划建设新的“人生后花园”——公共集中墓地,是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农村,迁坟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一开始,村民大多持反对意见,特别是老人们,说这是要挖祖坟哪,会破坏家里风水。”复胜村党总支书记孔迪祥说,考虑到虢大湾片区大部分村民姓氏相同,不少人沾亲带故,村里以党建为引领,以党支部书记、老党员、退休干部、老教师、返乡创业者等人为核心,成立虢大湾屋场党群理事会。“理事会理事在当地都是有威望、有号召力、热心公益的人,有他们支持,能做到事半功倍。”
一方面,几名理事会成员带头迁坟。第二党小组组长王江淋第一个做通家人工作,表态愿迁奶奶的坟。另一方面,摸清所有坟墓的“家底”,按照就亲、就熟、就近、就便原则,每名理事联系7至10户,挨家挨户上门宣讲政策、介绍新墓地规划,做好思想工作。
“有的坟,其家人在别村,就比较难。”孔迪祥说,有一外村村民在本村有2座坟,村干部找过3次,均吃了闭门羹。大家千方百计想办法,最后发现那村民是个木匠,而他的木工师傅在本村,于是找到其师傅“出马”,工作一下做通了。还有一座坟是清朝时期的,算是家族的祖坟,村里专就这座坟开了两次会议,陆续做通了家族数十名子孙后代的工作。
待全片区128座坟均得到家人同意迁坟后,4月份,村里用两天时间集中施工,将坟墓全部顺利迁移。如今,村里花园式生态墓地占地900平方米,设300个墓位,可满足片区60至100年安葬需求。后期还会在周围种上波斯菊等,方便村民环保祭扫。迁走老坟腾出的1万多平方米地,已用于建设公共绿地和生态停车场,美化了家园,也方便了村民。
“原来家里前后有10来座坟,现在没有了,清爽多了。”邓正荣说,“新墓地环境好,走几分钟就能到,祭扫方便,我百年后葬在这里很舒心。”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谢璐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