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尝尝又甜又脆的西瓜。”“凉面里葱和香菜都要吗?”“从厂家直接进货,走过路过别错过。”在长沙市区一些街头巷尾、某些特定区域,又响起了久违的叫卖声。
自上月底中央文明办从国家层面将“地摊经济”与文明城市评选“脱钩”后,各地城市管理部门陆续出台新规,允许在某些特定范围设立马路市场,允许市民摆摊设点,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为摊贩提篮叫卖提供便利。不少网友感慨:儿时的味道,久违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对于小摊小贩来说,马路市场门槛低,无店铺租金压力,凭辛勤劳动、诚信经营,就能谋得出路;对于周边居民而言,走出家门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吃到实惠可口的小吃,可谓是一场“双赢”的市场交易行为。因此,只要政策稍一放开,就能以极少的管理投入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据媒体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晚,长沙市天心区5个路段开放马路市场后,已设置1226个流动摊贩集中点位,一下子解决了3000余人的就业问题。
马路市场、“地摊经济”,折射出中国百姓骨子里自带的勤劳基因。经济结构、消费结构的多元性,决定着作为“草根经济”的马路市场、地摊经济,同样拥有着人数不少的消费群体。给予它政策上的宽松、管理上的便利,马路市场、地摊经济就能迸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活力。
诚然,放宽马路市场、地摊经济,对于城市管理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在“一管就死”与“一放就乱”的夹缝中找准平衡点,从“持证上岗”、经营区域、卫生环保等多角度、多维度上创新城市管理工作,让城市管理与城市经济活力相得益彰。
据悉,长沙市天心区目前对经营户实行准入备案制,要求其不占用机动车道、盲道和消防通道,不发生油烟和噪音扰民,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多措并举破解精细化管理难题。自从去年底长沙碧湘街农贸市场有机更新改造后,坡子街街道在道路两侧搭建了150多个摊位点,有的摊贩与熟食店合作,互相引流,让整个市场繁荣热闹了不少。
更科学更人性的政策出台,意味着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激活“草根经济”的活力,释放其发展潜力,就能让我们在应对疫情冲击时多一份底气、多一份信心,让更多人从城市的“烟火气”里感受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彭艺
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