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长沙经开区的五新隧装一季度满负荷生产 订单已排到5月
2020-04-20 09:57:01 字号:

  在位于长沙经开区的五新隧装 ,机器人和工人一道协同生产,热火朝天。据悉,今年复工以来,五新隧装已赶制、发运隧道装备30台,如今收到的订单,还有30台待生产。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晴 摄

在位于长沙经开区的五新隧装 ,机器人和工人一道协同生产,热火朝天。据悉,今年复工以来,五新隧装已赶制、发运隧道装备30台,如今收到的订单,还有30台待生产。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晴 摄

度过产销两旺的一季度,湖南五新隧道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贞柿的心里并没感到轻松:海外疫情的蔓延,让部分进口配件供应不足。

隧道装备,是工程机械的细分领域,相比土方机械,销量占比相对较小。杨贞柿对海外疫情和市场的担心,让他对未来行业态势持谨慎乐观态度,但近期国家和行业不断释放的积极信号,则坚定了他完成今年目标的信心。

30台已交付,30台待生产

4月17日,记者在位于长沙经开区的五新隧装看到,装配车间门外的空地上,一个庞然大物映入眼帘,呈拱形,高达三四层楼,几位产业工人在拱顶下登高作业。旁边是另一台待安装的设备,零部件堆成一座小山。

五新隧装结构件车间臂架班班长薛贵民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去年新研发的衬砌台车,重100多吨,目前正在试拼装。“相比以前的产品,新产品的稳定性更好和承重量更高,拼装也更简单。”

进入车间,机器的响声、焊接的滋滋声、焊花释放的烟味,齐刷刷地灌入身体的每个感官。“自2月10日正式复工以来,一直是工人轮休,但车间不停产的生产状态。”薛贵民说。

薛贵民所在的班组主要为公司的湿喷机、凿岩台车焊接制作伸缩臂架,8至12人为一个班组,要求成品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以前主要是人工焊接,自2017年五新隧装引入4台焊接机器人以来,三分之二的焊点已由机器人完成。

机器人的引入,不仅提高了焊接质量的稳定性,也提升了焊接效率。“以前一个班组一个月要焊接40台设备的臂架,比较艰难,现在就很轻松了。”薛贵民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复工以来,五新隧装已赶制、发运隧道装备30台,如今收到的订单还有30台待生产。“现在每班每天的任务量达到1.2台,比年前的任务量还高。”薛贵民告诉记者,这些订单预计5月将全部生产并交付。

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

对于五新隧装一季度保持满负荷生产的表现,杨贞柿并不感到意外。他告诉记者,年前公司签订了不少订单,复工以来主要是赶制年前的订单。此外,疫情暴发后,国内客户施工受疫情影响,需求释放都延后了,但需求终究会释放出来,他们只是提前赶制产品满足未来需求。

“目前隧道装备的发展还是按行业的惯性在发展,疫情对该细分市场的影响并未有明显作用,究竟是积极增长还是消极缩减,仍需观望。”杨贞柿说,由于隧道装备应用场景的特殊性——大多为国家重点工程隧道项目,工期计划早已制定,抗疫情冲击能力强,受疫情影响可能较小。

不过,随着国家和部分城市加大基建投资力度,隧道装备行业也有望实现新一轮增长。记者了解到,作为确保2022年9月第19届亚运会前开通运营的重大项目,湖杭高铁项目今年开工特别早,又有隧道施工,五新隧装今年3月已向该项目发运6台设备。

面对多变的市场,五新隧装也在不断增强“内功”。目前,五新隧装正在进行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创新。杨贞柿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制造业企业,除了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也必须同步跟进,充分挖掘、把握市场需求,研发契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去年底,五新隧装自主研发了“五新E管家”,可在线监控和管理在施工的隧道装备,可分析机械设备的运行工况,并提供故障预警等服务。

从工程机械行业来看,五新隧装的信息化步子迈得并不算早,甚至还有些晚。杨贞柿解释说,目前隧道施工,虽施工的智能化、无人化程度正在提升,但人海战术依旧普遍,这对他们来说,是阻碍也是机遇。而五新隧装当下正在做的,就是推平障碍,勇抓机遇。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伍玲 杨霞

编辑:吕周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