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长沙五一商圈 老街区将换新妆
2020-04-16 10:41:59 字号:

11.jpg

4月14日,在长沙蔡锷中路两厢棚改项目(有机更新部分)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对又一村外墙立面施工。周可 摄

麻石人行道,建筑或现民国风情或是苏式风格……长沙市蔡锷中路的黄泥街、府后街、文运街等15条街巷将“蝶变”,主打民国风。4月14日,记者从长沙市芙蓉区有关部门获悉,蔡锷中路两厢棚改项目(有机更新部分)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其中该项目率先启动建设的一、三片区有机更新工作计划将在今年下半年完成。

蔡锷中路两厢15条街巷将“蝶变”

蔡锷中路两厢棚改项目总投资2.2亿元,面积178亩,涉及黄泥街、府后街、文运街、老照壁、老照壁一条巷、伍家井一条巷、伍家井二条巷等15条街巷、约2800户居民,房屋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此次棚改范围东起建湘路、西至黄兴路、南临五一大道、北达中山路,有机更新工作分为6个改造片区实施,其中部分位于宝南街,部分位于黄泥街。

黄泥街、府后街、文运街等15条街巷都是长沙五一商圈有名的老街区,很多长沙人都有着关于它们的记忆,其中黄泥街曾是非常有名的书市。这些老街区虽地处繁华闹市,但存在着基础设施陈旧、配套设施不完善、路面凹凸不平、居住环境不优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中山路、府后街将现苏式风格和民国风情

蔡锷中路两厢棚改项目(有机更新部分),整体结构为“两轴、两带”,“两轴”即以文运街、宝南街形成的南北向特色综合功能轴线;“两带”,以伍家井、黄泥街形成的东西向特色步行文化带。

该片区内有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其中包括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历史遗迹5处,有老照壁、秋瑾烈士祠原址、小吴门故址等。据了解,项目将重新恢复老照壁、又一村和红色剧院等一批老建筑的特色风貌,对现有建筑部分进行修复修缮、外墙立面改造。结合该区域老长沙的建筑风格以及片区商业价值,因势利导按苏式风格和民国风情对中山路、府后街等区域的建筑进行重新定位、翻修改造,让历史风貌与现代商圈有机结合。此外,以拆违拆围为先,重构老街旧巷的空间格局,打通道路循环,织密街巷路网,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完善街区配套基础设施,增加游园绿地,以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项目于2019年底启动施工。

将添历史步道和绿化广场

蔡锷中路两厢棚改项目范围里,芙蓉区还将打造9条历史步道,共计长4.05公里,其中包括中山路、宝南街北、文运街北等。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蔡锷中路徐祠巷,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芙蓉区城建投负责此项目有机更新工作的张译透露,将利用拆违空出来的地块,在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附近新建一个绿化广场。“力争能体现这一历史文化底蕴,并力争打造成方便大家休闲娱乐的一个好去处。绿化广场,目前还在深化设计阶段。”张译表示。

进展

三片区下半年将完成“变妆”

蔡锷中路两厢棚改项目一、三片区在去年11月启动建设。其中一片区为北至中山路、南至伍家井、东至宝南街、北至蔡锷路区域,面积4.1万平方米;三片区为北至中山路、南至府后街、西至黄兴路、东至文运街区域,面积4.6万平方米,其中包括长沙人耳熟能详的又一村、红色剧院等建筑。

地处长沙闹市区的红色剧院是长沙非常有历史的老电影院,始建于1954年,至今宿舍区还没接通燃气管道。长沙市芙蓉区定王台街道黄泥街社区里,多是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居民楼,屋顶漏水、下水管道不通、没有公共的休闲空间等。

完善道路、电力、燃气等配套基础设施……一、三片区计划将在今年下半年完成有机更新。麻石路面、民国风建筑……届时,在这里不仅生活配套设施更好,大家还能感受街巷的古色古韵。据张译介绍,一片区主要是对中山路沿线进行仿民国风改造;三片区主要通过对红色剧院建筑外立面的改造来重现民国风,又一村外墙立面改造后将呈现苏式风格。他说,除中山路外,一、三片区内的人行道都将铺上麻石,还“将通过建筑外立面改造,譬如颜色搭配,窗台和窗棂的设计、墙体勾勒造型等元素来呈现民国风。”

在黄泥街社区里,4月14日上午,记者从中山路文运街口一路南下,只见窄窄的巷子里,两旁的旧房屋与附近的商业高楼形成对比。在该社区文运街、府后街的各大项目施工现场,挖机轰鸣声、焊接声、锤打声……交织,工人们正忙着粉饰住宅区的外墙。今年6月,这些住宅楼和临街商铺都将换以红色和米色的外墙,与马路对面的长沙市青少年宫建筑色调相呼应。

白墙、灰色门窗……在中山路旁,部分已完成外墙立面改造的建筑,民国风扑面而来。

居民

不再头疼房屋漏雨了

北临中山路,南靠五一大道,在长沙市芙蓉区定王台街道黄泥街社区里,有老长沙人记忆里忘不掉的黄泥街、又一村,也有长沙宝南通讯市场。

黄泥街社区居民周先生打小就住这里,至今已经40多年。“我家住三楼,以前下雨的时候,五楼楼顶的雨水可以一直渗到我家。”他说,去年11月有机更新动工,黄泥街社区整治改造区的老旧房屋的屋顶改造目前已基本完成。经过防漏处理后,今年春雨时节,周先生不需要再在家中摆上盆和桶来收集屋里的“小雨滴”了,此外随着有机更新工作推进,另一个困扰他家已久的老问题——厨房和厕所的下水管道经常堵塞也解决了。周先生回忆,以前每个月家里的下水管道至少会堵上两三次。有不少居民干脆单独接了下水管,外墙上各家各户的下水管相互交错,很不美观。

现在,黄泥街社区的老旧小区外墙上已经很难再找到私接的管道,“脱皮龟裂”的墙体变得光滑,居民自建的单车棚拆除了,多了很多公共休闲空间,一些只有公共旱厕的宿舍楼也改建了水厕。“整个社区住宅区的改造预计今年6月便可完成,届时从外观上看这一片都将是崭新的面貌。”改造施工现场施工方负责人袁工介绍道。

记忆

黄泥街:昔日的“书市”和“服饰市场”

承载了不少老长沙人记忆的黄泥街,也是蔡锷中路两厢棚改项目(有机更新部分)涉及的15条街巷之一。

黄泥街,长沙市一条很小的老街,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图书批发市场。

1997年,黄泥街书市整体搬迁至现在的定王台书市。随后,黄泥街便汇集了不少做外贸童装和服饰的店铺。

现在,黄泥街的南侧已经没有了住户和商户。“三年前开始拆迁,到现在,住在里面的人陆陆续续都搬走了。”王先生的便利店开在长沙黄泥街北侧,他在黄泥街附近已经住了20多年,一说起过去的黄泥街,还记得曾经的热闹,“短短一条街,一到周末全是买衣服的市民。现在房子拆了视线倒也是开阔了,改造后,黄泥街应该会更漂亮。”对未来的黄泥街,他也充满期待。

黄泥街不仅存在于长沙“老口子”们的记忆里,对于不少95后而言,黄泥街曾是“时尚”的代表。长沙市民黄小姐说,小时候每次去黄泥街,都能发现很多“走在时尚前沿”的衣服,“记得小学时,当别人都穿布裙子的时候,我在黄泥街就买到了蓬蓬的纱裙,很漂亮也很时尚。”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陈月红 周可 易斌

编辑:王璐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