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项目建设方克服疫情、天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确保在安全有序前提下争分夺秒地推动项目建设。余劭劼 摄
打夯机的夯锤,一升一降砸向地面,黄泥飞溅四开;板房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二十多张图纸,各种点、划标识,密密麻麻地记着每天施工的任务……21日,记者在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项目现场看到,天虽下着小雨,但打夯机、挖掘机、渣土车总计七八十台,仍在工地上高速运转,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各司其职,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禹卓龙是项目现场负责人。他指着眼前一马平川的黄土地,告诉记者,眼下这里正在进行最后一轮强夯工作,要确保它的压实系数达到建设承载要求,验收合格后就可以下桩了,“3月初,你再来这里采访,项目将全面开建,开始进行钢结构焊接、混凝土浇筑等施工,现场会很热闹。”
抓进度
重新编排施工计划,挂图作战保进度
在枫林西路和黄桥大道的交会处时,有一大片被围挡围起来的区域。围挡内是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项目工地,项目占地面积约9000亩,总投资约1000亿元。
去年9月1日,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土方机械园区首先启动建设。记者在这里向远方望去,昔日的山包包、小池塘,如今是平整的工地。
“今天主要是这个区域的满夯工作,天气不很理想,如果雨没有下到透湿,就继续夯基。如果下大了,暂停夯机,做好排水。”在办公室里一张灰蓝色图纸前,禹卓龙和施工人员明确当天施工的区域,以及要注意的事项。随后他告诉记者:“天气预报显示后面几天天气非常好,我们要做好方案,为抢工期做足准备。”
这张图上面精准地标示出施工作业的区域、夯基的点位和高度。项目工地上每间办公室,都挂有10来张类似的图纸。
“打夯机每完成1000平方米的作业,我们就要拍照、标示,精确地掌握进度。”施工员周雷说。
中联重科基建总监、智慧城建设管理公司总经理张少华介绍,按照原计划,现在应该进入打桩施工阶段,但受疫情影响,需要抢回近半个月的工期。在长沙高新区的支持下,公司紧紧按照“两年八个月建成达产”的目标,分板块、分区域,倒排施工计划和时间节点,重新编制施工进度表。
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土方机械板块完成土地回填约1500亩,现场强夯累计完成约28万平方米,部分厂房区域基础已完成施工。
抢工期
紧绷复工防疫之弦,园企合作加速度
“来,量个体温。”施工管理人员手持额温枪,走到作业的夯机前,对机手的体温进行测量和登记。
建筑施工单位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在疫情防控上,中联重科不敢有一丝放松。
“2月9日正式复工之后,人员陆续返岗,我们腾出房间,放防疫物资,还安排专人测量体温,在工人的吃、住、行等方面,充分考虑到疫情的影响。总之,我们要把疫情给企业发展、项目建设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禹卓龙介绍。
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项目是中联重科实现产业转型、生产智能化提升的标志性工程,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总产值约1000亿元,为当地创造劳动就业岗位30000个以上,带动上下游年收入500亿元以上。同时,它还将为长沙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培育世界领先水平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提供核心支撑力。作为落户地,长沙高新区也是步步紧盯项目进度。
记者了解到,长沙高新区组建了中联重科智慧城项目指挥部,安排专人对接政府各相关部门,以加速项目相关证照办理、改线迁移等事项办理。复工复产后,园区负责人更是多次督查防疫工作,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问题。
同时,在内部管理上,中联重科明确,该项目相关事项审批流程,时间上压缩一半,例如,一个单项定标,现在3天确定。“决策不过夜,流程加速过,事情早谋划,问题早研判,我们同政府形成合力,把工期尽快补回来。”张少华介绍,“到今年年底,五大项目板块全部启动建设。12月31日前,第一台挖掘机下线。到2022年,国内乃至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基地,将从这里崛起。”(周辉霞)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辉霞
编辑:胡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