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对话》节目录制现场,胡衡华(右三)与三一、中联、山河智能、铁建重工负责人等热议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如何进一步转型升级。 资料图片
世界上“最长的钢制臂架泵车”、世界上“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世界上首台“全智能型混凝土喷射机”、世界上“最长的101碳纤维臂架泵车”、世界上首台“煤矿斜井TBM”……
往前20年,“国产化”“首台套”还是“机械湘军”的奋斗目标。
如今,长沙工程机械产品,要是没有几个“世界级”的名号,反而成了稀罕事。
2018年,长沙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1639亿元,集群产业工业总产值占据全国近28%。今年9月初,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发布最新的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12家中国企业位列其中,有4家来自于长沙。
10秒,一件铝轮毂制成。
80秒,一台发动机“智造”出来。
5分钟,一台挖掘机下线。
在“中国制造2025”的指引下,长沙正在从“工程机械之都”向“智造之城”进行转型升级。
央视最新播出的《对话》节目,邀请到了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和三一、中联、山河智能、铁建重工负责人。
为什么长沙会成为工程机械的摇篮?长沙及长株潭地区打造世界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有什么优势?未来长沙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版图中将扮演什么角色?这些特殊的嘉宾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录制嘉宾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 胡衡华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梁稳根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詹纯新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刘飞香
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清华
专家代表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 屈贤明
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 阳春华
企业代表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唐岳
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大良
湖南星邦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国良
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许小曙
湖南启泰传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国秋
湖南北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向为
关键词:回首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主持人:节目一开始,请几位嘉宾打开你们的记忆画册,让我们看看你们曾经的经历和现在的努力。
詹纯新:这是一份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的工程师们在上个世纪70年代参加青藏铁路大会战中的一份工地战报。这些工程师,他们用自己所设计的装机打下青藏铁路的第一根桩。看到这一份战报,我想起了这些老工程师们,为我们国家的工程机械发展,踏踏实实地干了一辈子。我也想起了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
主持人: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这是詹总留下了自己青春记忆的地方,我知道其实中联重科,它的起步也跟这家研究院有关系,你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走向了市场。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詹纯新:我在这个研究院到今年工作了40年。在面对市场经济的时候,它有很多的不适应。那么怎么样让科技与市场对接好?怎么样让科研成果很好地转化,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也怎么样让这个研究院能生存下去?当时我们的老院长、老书记支持我,让我和七个同事借款50万元,创立了今天的中联重科。
主持人:在今天来到现场之前,梁董事长告诉我说,他今天准备了一份很有价值的纪念品,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纪念品?这不就一张纸吗?
梁稳根:这张纸上面写得很清楚,三一重工集团搬迁暨三一工业城正式投产。1995年,也就是24年前,我想这么重要的日子,应该有个纪念品,当时没有做,我说那就先发一个兑换券,发了这个兑换券之后,后来大家就拿了这个兑换券。
后来我发了一块银牌给大家做纪念品,那时候只能发银子的,没有钱,后来到2007年我们的销售额突破100亿元的时候,我把那个银牌换成一块金牌。
主持人:是又发了金牌,还是我得拿银牌去换?
梁稳根:要拿银牌来换。我做了一个承诺,三一每取得一个重大的里程碑的发展的时候再给予奖励,第一个奖励是什么?当突破1000亿元的时候我们奖励100万元。今年我们肯定会达到1000亿元的销售额,1200亿元左右,所以这张兑换券值100万元了。
我说过,每到一个里程碑的时候都会给予奖励,但是我没有公布这个谜底。比如说到2000亿元的时候,是奖200万元呢?还是奖1000万元呢?他们搞不清楚。当然不能透露出去,透露出去就没意思了。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看看下一份特殊的记忆,这是属于刘总的一份记忆。不知道在您的记忆里,有哪些跟此刻相关?
刘飞香:这是一张照片,这个照片是2008年我们铁建重工盾构生产基地,在建设之前的地貌。当时这个基地占地是500亩,占地中有一个池塘,叫做泉塘。当时湖南省长沙市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非常重视,把我们引到了长沙,而且给予了我们很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经过10年的发展,现在我们已经成为高端地下工程装备的龙头企业。
主持人:有一些一脉相承的这种创业感在这片热土之上。接下来我们要看的是何董的一份特殊的记忆。何董您是从1999年的时候,从中南大学的一位教授变身为一位企业家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您喜欢董事长的这个头衔,还是更怀念别人称您为何教授、何老师的这样一个称号?
何清华:我们公司的同事都叫我何老师。因为创业的时候很多人是我的学生,他们叫何老师,一直叫惯了,就这么叫过来了。
主持人:其实当年您在学校里,工作环境也很好,发展的前景也很理想,为什么会想着要出来创业呢?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转变呢?
何清华:刚才詹董事长说的,我们也有类似之处。当时我有一个发明专利,叫液压静力压桩机,这个成果,一些国有企业都生产,老是做不好,出问题。因为我当过工人,什么工种都干过,所以我想自己办个企业,把成果更好地变成一个产品,变成商品,卖到生产实践中去,就基于这个目的创办了这家公司。
主持人:今天您带到现场的这份特别珍贵的记忆是不是就和这段历史有关系?让我们看一看。
何清华:这是当年我们在长沙市河西区,现在的岳麓区观沙岭,当时也叫一个工业园。它是一个租赁的厂房,这张照片的上面可以看到写下了“修身置业、兴企强国”八个大字。
主持人:这四段宝贵的记忆出现在我们对话节目现场的时候,我相信会让我们每个人都有特别多的感慨,此刻我想听一听胡书记的心声。您刚才特别认真地在看在听,他们的创业从0到1的过程,可能也记录和见证了工程机械这个产业集群在长沙的一个起步和成长,我不知道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胡衡华:每一次听企业家讲他们创业的故事,我都很受感动。我首先感受到了企业家的情怀,刚才讲他们四个人的特征都是湖南人,能吃辣椒,这里面确实有一个湖南人的这种霸得蛮、耐得烦的性格在里面。同时,他们也有一种心忧天下、舍我其谁的精神,更有扎硬寨、打硬仗的这样一种作风,所以我为我们的企业家感到非常高兴。
关键词:首台套
每一次突破都是填补空白
主持人:当创业这条路展开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在这条道路上留下一些或深或浅的脚印,我特别想请四位再给我们展示一下,对于你们企业的成长来说,有着特殊意义的“第一”,这个记忆点从哪里打开呢?比如说第一个产品,第一份记忆,当然最好是跟我们的产品相关。
梁稳根:我现在拿的这张照片,让三一人感到非常骄傲。这是37米的泵车,当时国产第一台。我们生产出来半年之内没有卖出去。前几个月,我到西宁参加会议,我还特别借这个发言的机会,向西宁人民表示感谢,是西宁市政局买了第一台泵车。当时青海的省委书记、省长都在场,我代表我们3万多的员工,90度鞠了一个躬。我们感到非常骄傲的是,混凝土机械现在长沙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老大,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法跟长沙比。全世界70%、80%的混凝土的制造、生产、运输和泵送都是咱们湖南人、咱们长沙人干的。
主持人:刚才梁董说这样的“世界第一”里有很多都是来自长沙的力量,包括中联重科的詹董事长,我们一起在成就长沙工程机械的这片荣光。今天你带来的“第一”是跟设备有关还是跟什么有关?
詹纯新:我特别能够体会梁总的这个感受,我也非常赞同。我今天带来的一张图片,这是一台混凝土输送泵。这是中联重科生产的第一台产品,也是这台产品下线的时候我和我们的老院长、老书记的一个合影。应该说这台混凝土输送泵在当时来看做起来是很难的。国内应该说过去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凝土输送泵,有两家也是合资企业。这台泵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也为中联重科以后的混凝土机械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这台泵卖到了东北,然后又到了朝鲜,15年以后有客户说你们的001号泵在我们那里,我们到那里用一台新的泵把这台泵换回来了。这台泵现在陈列在中联的工程机械博物馆里面。
主持人:何董,两位老总都在感慨当年自主研发和技术突破之难,我不知道你带来的这第二份特殊的记忆是否也让我们看到这一切?
何清华:我这里展示一张2000年,本世纪元年12月3日的《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我国首台隧道凿岩机器人日前在长沙通过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验收,专家组认为这台我国自行研制的隧道凿岩机器人主要性能已经达到国内外产品先进水平”。我们在前面展示了观沙岭租赁厂房,这台设备诞生在那个地方。我们山河智能在资金上是白手起家,但是技术上有深厚的积淀。我们不但是有实际成果,而且理论上有一系列的东西,整个建模这一套都是自主创新的,所以虽然不是我们的第一台产品,但是在我们创业初期能够完成这个项目,说明我们的研发人员当时付出的艰辛是非常多的。
主持人:刘总,看看你档案袋中的另外一段记忆。
刘飞香:这个编号是001号图纸,这就是我们铁建重工第一台盾构机的设计总装图。2008年我们开始进行盾构机研发设计,当时盾构机的技术全部掌握在国外公司的手中,我们的研制过程蛮艰辛的,办公楼还没有建好,工厂还没有建好,大家加班加点,玩命地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就把盾构机研制成功了。
主持人:很多人奔着长沙这片热土而来,他们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成就了我们在自主研发、技术突破上一个又一个新的成就。为什么?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孕育着某种必然?胡书记,在你看来?
胡衡华:我觉得有偶然的因素,更多的还是一种必然。近20年来,应该说湖南长沙一以贯之支持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工程机械的发展,所以在长沙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产业发展的生态。如果把我们这个企业比作生态里面的一些树木的话,我们这个产业就形成了一个森林,各级政府在这里提供一些良好的土壤、阳光、水,使他们能够茁壮成长。
关键词:崛起
哪里有超级工程,哪里就有机械湘军
主持人:当我们在自主创新的这条道路上收获越来越多的时候,世界也开始关注了身处在长沙的这些工程机械装备的制造商。从无人问津到现在产品供不应求,走向世界,这事实上也代表了这一代人,他们的努力和执着,而这些工程机械装备目前也在全世界许多著名的工程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请四位选择跟你们的发展之路相关的记忆。
何董眼疾手快,立马就发现了自己的设备在哪一个著名的工程当中的瞬间。
何清华:一张国内的,一张国外比较大的工程上面,我们装备的展示和使用情况。左边这张是在越南一个最大工程上面的设备,右边是我们一个跨海大桥的建设的一张照片。
主持人:詹董你选择的照片是什么?
詹纯新:这是在重庆笋溪河大桥施工的照片,它的桥墩是280米,我们会发现有一台塔机是附着在桥墩上,还有一台塔机是立在桥梁上,所以这个照片是一个网红照片。大家都在想,立在桥梁上的那台塔机是怎么上去的,我称之为“塔机接力”,这就体现了设备的技术,还有我们使用设备的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这是一张照片。
第二张照片是我们中联重科白俄罗斯工业园的一个照片。中联重科的中白工业园是中联重科在“一带一路”上一个重要的支点。这个园区已经建好,中联重科是首批十家入园的企业之一。
梁稳根:这张照片是马上就要开始营运的首都新国际机场,新世纪七大奇迹的第一位,这个施工量非常大,设备配套要一环扣一环,在施工最高潮的时候三一有两百多台设备参与了首都新国际机场的建设。这是工程机械的骄傲,如果说中国没有这么好的机械来建大工程,那要花很多钱去进口的。
第二张,这张照片更有故事了。大家看过美国一个大片,叫做《地心营救》,讲的是智利矿难救援。我们一台起重机参与了智利矿难救援的现场,更值得骄傲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到智利去访问的时候,他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提到了2010年在智利矿难救援中中国的机械制造企业积极参与,为营救33名矿工做出了贡献。
主持人:刘总也有骄傲和自豪要和各位分享。
刘飞香:这张图片是俄罗斯莫斯科。我们这两年向莫斯科提供了6台盾构机,去年我们一次性提供了5台,这5台经受了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考验,施工很顺利,当地业主很亲切地把这5台盾构机,按照俄罗斯一个电视剧《爸爸的女儿》里五个女儿的名字来命名,这张图片的名字是波利娜。我们这些盾构机在莫斯科地铁施工中得到了当地业主、专家的好评。他们对我说,60多年前是苏联专家帮中国人修北京地铁,现在中国人用中国盾构机帮助他们修地铁,中国很了不起,这也是我感到最自豪的时刻,也标志着中国的地下工程装备从0到1,从无到有,从学生到老师,从进口到出口,实现了大的逆转。
主持人:长沙的工程机械不仅仅服务于国家的建设,而且还走向了世界的各地,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我们的工程机械已经覆盖了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想这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成绩单。胡书记,此刻这份升级版的自豪感可以来描述一下么?
胡衡华:我也跟他们一样,分享这样一份喜悦,这里面凝聚了企业家情怀,产业报国。企业发展到今天,要向高质量发展,更需要的是一种创新,不断攀登新高峰。
关键词:智能
让工程机械更“聪明”
主持人:我们今天台上的四家企业,他们在智能化的发展道路上有了探索,也有了收获,今天我们请他们把自己认为最能代表自己智能化发展水平的这些产品道具带到了节目现场。现在我们请它们集体亮相。
刘飞香:这个是智能型的三臂作业台车,大家都知道我们打隧道,机械化打隧道有两种方法,一个是盾构法,一个是撞爆法,撞爆法是撞岩放炮,过去主要是人工,我们开发了这个撞爆法成套的智能装备之后,就能够让隧道施工底下无人。当然我们目前做到了少人,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今后隧道施工无人化、智能化,这是三臂作业平台,我们有一臂、二臂、三臂、四臂。
梁稳根:挖掘机在河南,操作人在湖南就能操作这台挖掘机,今后卖到美国的挖掘机、卖到日本的挖掘机可以在中国、在长沙星沙产业园里操控。另外,跟矿车、其他的机器协同作业,现在我们的第二代智能挖掘机装满了传感器,未来的挖掘机是智能的,比苹果、华为的手机更智能。
詹纯新:我这个是一台履带式起重机,这是小型的,而我们生产的3200吨的履带式起重机,它是一个可以自调整、自示意、自诊断的智能化的一个大型装备,在这台履带式起重机里面,装了160个传感器。这个设备已经在我们国家的多个核电站里施工,它具体的要做的就是吊装核电站的穹顶。我这里有一张照片是在核电站吊装。这个穹顶直径有50米,重量有500吨,在吊装的时候它的精准度是以毫米来计,所以不是一个智能化的产品是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的。
何清华:我们盖房子、盖桥梁都要打基础,这台设备在基础施工设施中是用得最广泛的。水下面、地下面、岩石等各种条件下它都要适应。在控制方面,包括液压系统、动力系统,怎么协调起来,山河智能在这个产品上面创新非常多,从控制系统到硬件软件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用到的各种控制器都是我们的,包括传感器、GPS。
主持人:谢谢几位,阳院长,你看到我们现场四家企业,他们展现了自己最先进的智能化的机械工程装备,在你眼中是什么在推动着企业在智能化这条道路上可以有这么迅猛的发展?
阳春华:两三年以前,智能化功能的描述,我们把它作为愿景,而现在这些企业家把它们都变成了这种现实,真的是感到非常震撼。当然他们在智能化层面要做的工作仍然是很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他们尽管提到了有自适应、自调整,但是在应急的场景下面我们怎么解决能够实现自适应和自调整的问题?还是有很多的基础问题。
胡衡华:我很赞同,确实我们现在在工程机械发展,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上有一些短板,明显的就是在关键的零部件上,我们不能够完全配套好。如何使工程机械的产业链更加完备,应该说这些年来省、市都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讲的配套,一个是产业链的,它本身关键环节的配套,还有一些是资源和要素如何来聚集到长沙,怎么样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基础条件,让人才能够聚集到长沙,让各种要素、资源能够汇聚到长沙,我们正在努力做这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合作
现场“结亲配对”
主持人:正像胡书记刚才反复强调的那样,我们有巨人,还有小巨人,还有正在成长当中的巨人。今天在现场来了这么多的从业者,有哪些可以很骄傲地自豪地告诉我们,在创新、智能,在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许小曙:我是华曙高科的许小曙,我们公司主要从事制造3D打印,学名叫做真材制造的设备,主要是工业级的设备。那么3D打印在工程机械制造的应用上面是有很多的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比如说我手上拿的这个构件,是铝合金的,好像看起来有点平淡无奇,其实它是一个高效率的热交换器,或者是冷却装置,这个冷却装置应用在工程机械上面,会带来很好的热传导效应,可以提升比如说发动机、油缸各种高压模块的效率,极大提升它的效益。
王国秋:现在给大家展示的是专门用于工程机械液压的敏感芯片和传感器,非常小巧,跟国外进口的传感器没有任何的差异,并且一年能够生产600万片的压敏芯片,一条专门给工程机械配套的传感器装备线也已经快通线了。我热情邀请在座几位巨头有机会到我们工厂看看,一定会有购买的欲望,我们绝对不会在关键器件上给长沙工程机械产业拖后腿,国外能够做得怎么样我们一定会做得怎么样,国外做不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向为:我手里拿的是高精度卫星定位终端,它能够为工程机械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结合厘米级的定位之后就可以实现工程机械的很多的智能化升级。
刘国良:我来自湖南星邦重工,我今天给大家带来销量最大,而且产品系列里面最简单的一个系列,就是检查高空作业平台。大家知道高空作业平台应该是我们工程机械的一个后起之秀,我们这个产品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很智能化,我们对操作员的培训要求就是半个小时,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安全地去操作这个设备。
唐岳:我来自楚天科技,搞医药装备的,好像从专业来说跟这个工程机械不怎么搭界,但是它有内在的联系,内在的逻辑联系就是长沙的装备制造业。
周大良:我是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刚刚几位工程机械的前辈讲述了整个创业的历程,非常的感动,取得这么大的成绩,非常自豪。我们虽然不是干工程行业,但是我们也是做装备行业的。我跟楚天这位老总是一样的感受,长沙装备制造业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生态。
关键词:展望
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主持人:在过去这几十年的时间当中,我们看到湖南和长沙的工程机械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而今天还在不断发展之中。接下来请胡书记带着各位一起,站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来展望一下未来,比如说十年之后,当我们喜迎新中国成立80周年华诞的时候,湖南和长沙,我们工程机械的产业集群会迎来怎样的发展?
胡衡华:刚才听了企业家们的讲话,我信心更足了,我想到那个时候在长沙以及长株潭会形成世界领先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有全球领先的知名品牌和企业在这个集群里面,有世界一流的示范型工厂和研发机构。长沙成为国家智能制造的中心。我们也一定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部崛起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嘱托,咬定目标,持续发力,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长沙力量!
主持人:谢谢您和企业家们让我们见证了长沙力量。我想请现场的各位和电视机前的各位在这一刻一起来见证他们的信心、他们的力量。这是我们这个系列的收官之作,我觉得可以设计一个特别的单元,书记伸出手,我们大家像上场比赛一样,每个人把手往上搭,我们全场一起喊一个123加油。
齐声:123,加油!
(本版文字根据央视《对话》节目现场录制及播出内容进行了编辑)(陈登辉)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陈登辉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