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长沙8月30日讯(通讯员 李文婧 缪英)“垃圾多,已围城,警钟鸣,敲世间……剩饭菜,瓜皮骨,可腐类,丢绿桶……干垃圾,全打包,丢灰桶……”8月29日上午9点半,长沙市长沙县星沙街道大西冲社区常善书屋传出琅琅书声,原来是垃圾分类的小志愿者正在上垃圾分类国学课。
中国古人讲究“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在江南地区,就产生了“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经典生态,这种桑基鱼塘的种养方式,在克服水涝、增加效益的同时,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在古代的法律中,也有很多关于乱丢垃圾的惩罚制度,例如,《韩非子》里提到“弃灰于道者断其手”,这是“殷之法”;《秦律》中的“弃灰于道者刑。”常善书屋的彭老师巧妙地将古代文化与新时代垃圾分类相结合,给小朋友生动有趣地讲述了什么是垃圾分类和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对垃圾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彭老师和社区干部还带领孩子们一起开展了垃圾分类小游戏。“剩菜剩饭是属于湿垃圾”“塑料包装袋是属于可回收垃圾还是干垃圾?”“我知道,是干垃圾。”“卫生间用纸属于什么?有害垃圾吗?”“不对,是干垃圾。”······孩子们对卡片上的物品展开了讨论分析,并投放在相对应的垃圾桶KT板上。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对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小朋友蒋名宇表示:“今天的国学课很有趣,原来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非常注重垃圾分类和环境问题了。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会做好垃圾分类,爱护环境,保卫我们的家园。”
来源:红网
作者:李文婧 缪英
编辑:唐甬梅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