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红土地,蕴藏着城市的红色基因和精神密码,成为长沙精神光谱中最闪亮的色彩。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红网推出《穿越红土地》大型系列专题报道,踏访城市各个角落的红色地标,为恢弘历史的庄严起点造像纪年,在红土地之上,完成历史、现代与未来的精神对话,奏响新中国70周年宏大的史诗组歌。
相关链接:
红网时刻记者 熊晓宇 长沙报道
百年之后,站在徐特立故居的庭院之中,先生当年亲手栽下的桂花树已经亭亭如盖。走在长沙城里,依然处处有着“长沙王”的影子。
妙高峰下任教过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创办并延续至今的长沙师范学院,马王街上“断指反帝”的修业学堂……徐特立的一生都与革命和教育事业有关,他被毛泽东尊称为“永远的先生”,从事教育工作73年,曾经一时间,长沙每所学校的教师中都有他的学生。
1927年,徐特立50岁,他在白色恐怖之中坚定入党,被陆定一在《人民教育家》一文中称赞为“这本没有字的教科书,比什么教科书都好,也比什么教科书都重要。”如今历史烟云都随风过,这本“教科书”依然在被无数人传阅与品读。
徐特立故居的庭院中,先生当年亲手栽下的桂花树已经亭亭如盖。
庭院深深处
回响一生的前言
位于长沙县江背镇特立村的徐特立故居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四合院建筑,夯土墙,坡屋顶,小青瓦,大小房屋有19间。这是徐特立在12岁过继给伯祖母为孙后成长、生活的地方。
对于徐老这本“教科书”而言,这个故居或许是他光荣一生的“前言”。在这里,他制定了“十年破产读书”计划,历经康梁、辛亥之变,坚定了教育救国之志,并开展了早期系列教育活动。
走进故居,徐特立的踪迹依旧遍布。居住过的房间简朴洁净,伯祖父亲手挖掘的深井至今井水不竭,庭院中,有儿时伙伴赠送、他亲手栽下的桂花树,屋前,有他留法归来种下的法国松,屋后,还有他准备学医时栽下留作药用的银杏树。
门口两侧是两间保存完好的教室,这是徐特立在1915年扩建的。当时已在长沙多所学校任教的他,听说家乡的丁家小学因经费拮据停办后,毅然捐居办学建立五美初小,开设语文、数学、缝纫等课程,并由妻子长久维持。如今,五美初小发展成为五美中学,与故居毗邻而居,迎来又送走一批批学子。
1963年,五美中学50周年校庆之际,故居设立陈列室并开始对外开放,徐特立故居管理员黄莉介绍,故居至今已经过了3次大修整。陈列室里收录着众多图文史料和老物件,“坚强的老战士”“杰出的教育家”“人民的好公仆”三大主题展览出徐老91年风雨历程,把故去主人的故事向来往游人娓娓道来。
旧教室里的铜像,仿佛还能体会到徐老当年授课的风采。
烽火与讲台
写就“无字教科书”
在如星河般灿烂的中国历史上,徐特立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在他的名字前,总缀着各式各样的赞誉,他的一生中,留下了太多故事启人深思。
他是教育界的“长沙王”。自1905年起,徐特立先后创办了梨江高小、五美初小、长沙师范、长沙女子师范等多所学校。早于中国大规模开展平民教育运动10年,他在长沙城北门外正街办起湖南第一所平民夜校,入学的200多名学生中绝大多数为贫苦工人和店员。他的教学身影曾出现在长郡、明德等长沙大小院校,他的学生遍布星城,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田汉等一生都深受其影响。
他是“坚强的老战士”。43岁,对法文一字不识,徐特立做起“扶拐棍的老学生”,赴法留学。50岁,国共合作破裂,白色恐怖腥风血雨,徐特立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赴苏联学习。58岁,红军开启漫漫长征路,徐特立是队伍中年龄最长者,他把马让给伤病员,二万五千里征途,他徒步走了约两万里。
石利双担任徐特立故居的讲解员两年了,在一次次叙述中,有太多的故事萦绕在心头,而每每讲到徐特立营救乔信明的历史时,她总是忍不住和游客一起在心中潸然泪下。在这个故事中,徐特立仅存的小儿子在医院抢救,为了营救红军将士,徐老没能见到儿子最后一面,儿媳悲痛过度从二楼跌落重伤,等徐老赶到医院,见到的就是“一死一伤”的局面,当时,他已经61岁。
在给徐特立60岁的贺信中,毛泽东写道,“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石利双感叹,这件事情就是徐老“三个第一”最集中的表现。
1947年,徐特立步入70岁,中共中央再度为徐老祝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纷纷题贺词。“坚强的老战士”“当今一圣人”“人民之光,我党之荣”......徐老亲身写下的这本“没有字的教科书”,赢得了数不清的赞誉。
徐特立故居全貌。
弦歌不辍时
百年树木已成荫
1968年,徐特立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毛泽东在审定悼词时亲笔加上“光荣的一生,伟大的一生,革命的一生”。
而时光荏苒之后,站在徐老光荣一生的起点,当年他亲手栽下的绿树早已成荫。每年桂花开时,整个故居弥漫在清香之中,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教室的桌椅上,静默之中,仿佛还能体会到徐老当年授课的风采。
每年开学,五美中学都会组织新生前往隔壁的徐特立故居参观学习。在初一初二的学生中,每年都会有一批优秀学生被选为故居的讲解志愿者,为往来游客讲述徐老的故事。由先生亲手创立的学校,他的学生们时刻铭记着他。
“徐老先生不管多大年纪,都保持着对学习的勤奋态度,我们都应该学习。”过去两年里,周姿作为学生志愿者参与了徐特立故居的十多次讲解活动,徐老的故事已经深深印刻在她心里。如今,即将跨入初三的她,由于学业需要,不得不告别了讲解志愿者的身份,但她说,徐老先生的精神会一直陪伴、激励着自己。
事实上,徐特立的故事一直在家乡回响,无声浸润着这片土地的发展。在江背镇官方公众号上,《徐特立的100个小故事》专栏定期更新向公众推送。今年5月,江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正式揭牌,聚焦做、讲、演分别成立志愿服务、宣讲团、文艺队3支队伍,将这片热土上的红色精神不断宣扬传承。
走在这个浏阳河畔的美丽小镇,美丽的水杉道,广阔的油菜花田,“一渡两河三上岸,四洲五里六筒车”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志愿者的身影穿梭在乡道,每个月,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大舞台”场场人气“爆棚”,左邻右舍围坐在村口看着歌舞表演,幸福生活在脸上开了花。
每年春夏,葡萄文化旅游节、全国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红樱文化旅游节、油菜花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在镇上举办,全域旅游让美丽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江背镇副镇长徐娟介绍,近年来,江背镇还开设了红色旅游专线,发掘徐特立、熊瑾玎等红色人物故事,让红色精神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徐特立故居管理员黄莉介绍,如今,故居被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湖南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县党员党性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达20余万人次。
来源:红网
作者:熊晓宇
编辑:吕周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