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企业员工吃上了农场“特供”菜
2019-07-26 09:51:30 字号:

7月25日早上7时,一辆满载着有机蔬菜、肉类的面包车从长沙县果园镇新明村出发,20分钟后,开进了星沙区块链产业园二园食堂。再过几个小时,这些新鲜食材将变成味美的菜肴,送上员工餐桌。

今年6月初,湖南慧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润”)在星沙产业基地设点开办“农场食堂”,将长沙县北部乡镇农场的优质食材直供城区企业食堂,让企业员工吃上了“特供”菜。作为长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慧润当起了全产业链服务商:在产业链下游,帮老板暖员工的胃;在上游,帮农民挣市民的钱。

定制服务,让食堂变得有温度

小炒黄牛肉、青椒焖肚条、剁椒蒸鱼头、土豆丝、丝瓜、芽白、香菇炖鸡……中午12时,记者来到星沙区块链产业园二园食堂。桌上的菜品看似家常,尝一口便会发现,食材都保留了其本身的味道,让人想起久违的乡里土菜。

“我们在提倡一种生活方式,让食堂变得有温度。”慧润董事长皮青说,按照现有供应能力,慧润“农场食堂”的目标客户是50人至100人规模的食堂,更好地提供定制化服务,让食客吃饱吃好。

在供应链上游,慧润连接长沙县多个大型农场:果园镇绿悠朴有机农场、金井镇胖仔农牧基地、路口镇地锦农场以及开慧镇慧和种植合作社。这些有机农场提供的高质量菜品,正是城市居民的“刚需”。尽管这里的食材比菜市场的贵一倍,依然供不应求。

在产业链下游,星沙区块链产业园二园食堂只是慧润“农场食堂”的第一家。 2019年,慧润计划在长沙市范围内扩展10家以上的“农场食堂”,让更多人吃上农场“特供”菜。

搭建平台,吸引市民下乡体验

上周五,星沙市民谢文翔收到了从长沙县农场基地送来的一袋有机蔬菜和鸡蛋。“都是这个季节的时令蔬菜,如空心菜、丝瓜等,基本这一周不用去菜市场买蔬菜了。”谢文翔是星沙产业基地一家企业的职工。在农场食堂体验过这些地道的农家菜后,他定制了慧润公司的年卡制“田园餐桌计划”。

“客户定制服务后,预定配送时间、品种和数量,我们在配送前一天完成采收和配料,规定时间内送货到客户家中。”皮青表示,这种让农场基地与市民餐桌直接对接的模式,不仅有利于农产品质量监管,也能更好地满足市民“绿色餐桌”的需求。

让市民享受绿色定制服务,这只是皮青计划中的一小步。“让乡村的农副产品变为绿色生态旅游产品,让闲置民居变成城里人喜爱的乡村民宿,让老乡成为旅游产业的‘合伙人’。”皮青说,这些年来,慧润一直在探索一条全产业链的民宿经济发展之路。现阶段,他们希望通过农场食堂这种形式,来吸引更多市民下乡体验,一站式解决吃、住、游、购,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体验闭环。

按照皮青的设想,慧润公司计划在三年内与长沙县的村集体共同对农产品进行提质,每个村打造1至2个特色产品,对65个村的产品进行改造升级,依托慧润现有的客户资源,进行度假产品和活动的输出,为村集体引流增收,建立10个以上供销服务站、覆盖65个村的互联网平台,培植200余种特色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这样的“特供”不妨更多些

袁云才

长沙县果园镇新明村将新鲜食材直供城区企业食堂,让企业员工吃上“特供”菜;长沙县农场基地与市民餐桌直接对接,提供定制服务。这两者形式不同,内涵一样,那就是将农产品的生产端与消费端直接连通,缩减了中间环节。此举不仅降低了流通环节的成本,更主要的是让农产品的溯源变得十分简便,从而使消费者的监督更易落到实处。这样的“特供”和定制,不妨更多些。

众所周知,一些假冒伪劣农产品之所以会混进消费者的菜篮子,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溯源”困难。一方面,从事生产的农户小而多;另一方面,流通环节比较复杂,要想查到吃进嘴里的蔬菜究竟出自何人之手,要费很大一番周折,大大提高了维权成本。而农场提供的“特供”和定制服务,显然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短板,使餐桌上的安全更令人放心。

当然,这样的“特供”、定制服务并不是谁都有能力和资格提供的,它需要形成规模化生产,需要信誉的积累和品牌的加持。希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征途中,规模化的农业企业越来越多,以市场化的经营手段,将农村零散的生产资源整合起来,聚指成拳,把农产品“特供”、定制服务送到更多食堂,送进千家万户。(姜国 蒋云侠)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姜国

编辑:吕周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