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一场新时尚的“攻坚战”
2019-05-30 09:33:44 字号:

向回收机内投入可回收垃圾,APP账户上就会即时收到现金返还……在长沙市岳麓区钰龙天下小区,每隔几天,就会有居民来到小区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前用“废品”换“环保金”。

作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重点城市之一,近年来,长沙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参与度日趋活跃。记者了解到,今年,长沙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将实现全市633个社区全覆盖。

探索:形成3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分类试点模式

一座由旧自行车棚改造而来的垃圾分类屋内,编织袋、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分门别类,堆放得整整齐齐。这是记者5月下旬在雨花区枫树山社区“绿色港湾”垃圾分类分拣站看到的场景。

今年70岁的吴艳红是“绿色港湾”常客,她把自家可回收的垃圾集中送到这里,还不定期带着孙子和公益组织慈济基金会的义工、社区志愿者等进行“二次创作”。

枫树山社区党委副书记黎君介绍,2016年以来,采取“社区自治+义工”模式,垃圾分类已在枫树山社区实现定人、定时、定点。“每周三晚是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日,我们会组织一些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居民提高垃圾分类意识。”

如今,吴艳红已习惯把家中的垃圾按照干垃圾和湿垃圾进行分类,但在家家户户形成这种“新时尚”,并不容易。

几年前,望城区黄都港社区也曾开展过垃圾分类活动,热情过后,仅剩5%左右的住户保留这个习惯。2017年,《长沙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施行,社区开始重启垃圾分类。

黄都港社区首先在党员人数多、群众基础好的润和紫郡小区展开试点。通过召集小区26户党员家庭进行座谈,社区党支部组建由党员、楼栋长、居民代表、物业人员等50名志愿者组成的环保小分队,每天轮班在小区垃圾房前蹲点督促,不到两个月,垃圾分类投放实现常态化。

去年以来,长沙在全市342个社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除形成雨花区枫树山开放式社区分类模式、望城区润和紫郡封闭式社区分类模式外,长沙县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类收运的“三蓝+互联网”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也得到有效复制,加以推广。

成效: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快,垃圾减量效果明显

一箱箱果蔬垃圾被自动倒进卸料池,经分拣、粉碎、脱水、发酵等一系列过程,24小时后,一袋袋黑色有机肥料被“吐”了出来。

芙蓉区朝阳街道有机垃圾中心是长沙市首个专业果蔬垃圾处理站,自去年5月投入运行以来,每日至少处理2吨果蔬垃圾,可消化朝阳农贸市场、曙光农贸市场、凯通国际城小区等周边产生的垃圾约5吨。

“市场里产生的果皮、菜叶等垃圾能实现减量90%以上。”朝阳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1吨果蔬垃圾变成100公斤有机肥料,这些有机肥料被运往望城、湘阴等地用于园林培植等,实现绿色循环。

除了实现果蔬垃圾资源化,垃圾处理的费用也相应减少。原来这些果蔬垃圾都是随生活垃圾运送到填埋场,采用有机方式现场“消化”后,每吨可节省约100元的垃圾处理费、运输费。

去年,长沙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垃圾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项目13个,包括位于岳麓区谷峰村的园林绿化垃圾大件垃圾综合处理场、位于开福区中青路的装修垃圾处置场等资源化利用项目运行后,生活垃圾减量效果明显,2018年减量率达13.59%,减量数量达40万吨。

在长沙市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中,餐厨垃圾、厨余垃圾等湿垃圾约占一半。当前,长沙在试点社区放置专门的湿垃圾分类收集桶,同时建设湿垃圾处理配套项目,破解末端环节处置能力不足问题。

据悉,长沙市生活垃圾分类湿垃圾处理配套项目预计今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日处理能力达2000吨,有望大大降低生活垃圾总量、实现资源化利用。

难点:分类意识不强,专业化运输、处理待提高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分类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据长沙市城管执法局前期调研发现,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难点在于“两端”。

“前端即居民的社会化分类投放,市民以前养成的垃圾投放习惯很难改变,认知上还存在差距;末端即专业化分类运输和处理,垃圾收集后该如何进行处理的问题。”

长沙市城管执法局市容环卫处处长钟庭介绍,针对两大难点,今年,长沙将继续广泛发动,引导居民按照“干湿分类为主、四分类为辅”的原则,根据设施设备情况准确投放,争取更好的分类效果。

同时,长沙今年将继续加快终端处理设施建设。按照今年4月下发的《2019年长沙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要求,各区县(市)正进一步完善园林绿化垃圾、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农贸市场果蔬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范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统一收运,完善前端收运体系和终端处置网络建设。

此外,长沙正加快立法进程,尽快出台长沙市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钟庭坦言:“垃圾分类既是‘新时尚’,又是‘攻坚战’,需要全民共同参与。”(郑旋)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郑旋

编辑:唐甬梅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