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见习记者 欧阳倩 通讯员 王向
4月24日6时30分,天地尚在大雾笼罩之下。乳白色的雾,一团一团溢出,散成片片薄纱,将长沙气象观测站揽入怀中。
景很别致,但大气探测观测员许海军和宋伟却无暇欣赏。取出探空气球、计算配重、监测探测仪器……两人正准备把探空气球“送”去平流层“打卡”。
探空气球是采集气象信息的重要载体。日前,长沙市气象局成功试验平漂式探空气球,在我省率先实现平流层(距离地面1万米至5万米)连续观测。
平漂式探空气球和常规探空气球相比,二者在“容貌上”并无差别,但前者“珠胎暗结”,有内、外两球,后者为单层结构。
在“性格”上,常规探空气球略显“急躁”——上升至3万米高空后,停留70分钟采集传输气象数据,然后爆炸下坠。
而平漂式探空气球则“慢条斯理”——先花1个小时升到2.5万米到3万米之间的高空,再将外球爆炸。单独“剥落”的内球,则带着任务开始在平流层平漂。“逗留”4小时至6小时后自动熔断,再花1个多小时边下落边搜集数据。
两者的“战利品”也不同。常规探空气球带来的是3万米高空70分钟的数据;后者由于经过“上升、平漂、下降”三个阶段,信息采集时间达8小时,气象要素更全、更精准。
“配重,是气球能否成功平漂的关键。”许海军精准记录气球放飞前的各项重量。在平漂式探测试验期间,长沙气象观测站每天需早晚各放飞一次平漂式探空气球。“白天气温逐渐上升,探空气球上升阻力减小,通过计算配出来的负重随气球一起升空,晚上则相反。”许海军说。
“长沙是我国五大平漂式高空气象观测试验基地之一。”长沙市气象局大气探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刘月新介绍,此前,仅依靠常规探空气球,如遇上台风、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常常要加密升放气球,以便更好地监测动态。而平漂式探空气球能“待机”8个小时,可为实时天气预报提供更加连续、详细的气象数据支撑。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欧阳倩 王向
编辑:唐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