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湘江村苦竹湖小微水体示范点。(望城区水务局供图)
王 晗
岁末年初,漫步长沙市大大小小的村镇,一条条河道沟渠宛若飘逸的淡蓝色丝带穿行在田间地头。在一湾清水的滋润下,乡村显现出前所未有的清新与活力。
“厂网并重”,一池污水变清流
农村生活污水“无家可归”,一直是影响村民幸福生活指数的重要因素。
“没有臭水臭气,我们这儿蚊子都要比别的地方少些!”和普通农家不同,望城区白箬铺镇光明村村民刘安定家前坪三四平方米的地方,是村生物模块处理技术试验点,经过“生物处理+生态过滤”处理工艺净化后,污水可直接排放到池塘水渠中。
治水先治污。望城区在光明村率先启动农村散户污水处理试点,开展散户污水处理项目大“PK”。新型人工湿地、净化槽等多种先进技术各放异彩,探索出了技术好、成本低、易推广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
仅白箬铺镇,就已完成三级化粪池改造建设1.1万户,建立14个大型人工湿地,170个分散式人工湿地,有效促进了污水处理和资源节约。
污水横流、河道变臭的景象,在全国县域农村污水统筹治理示范县长沙县的乡村集镇也已经彻底消失。
走进长沙县春华镇毛塘组,一排排小楼整齐排列,村子里干净整洁,距离春华中学600米远的一个大“箱子”是村民热议的话题。
“大家口中的‘箱子’是一个集调节、沉淀、曝气、消毒等设施于一体的集成式污水处理装置。”长沙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工作人员介绍,经过处理,达标水体可直排下水道,最高日处理污水规模达250吨,有效解决了人口密集区域小吨位污水处理问题。目前,全县已建成1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总污水处理能力达4.66万吨/天。
2018年,长沙市以生活污水治理为关键,一手大力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手强化运行监管“厂网并重”,污水治理的品质、效益显著提升。目前,长沙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99座,配套管网816余公里,累计投入15.89亿元。其中出水水质排放标准达到一级A的15座,高于一级A排放标准的2座。
目前,长沙市率先全省实现了建制镇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部分中心集镇、次集镇以及水环境敏感区域建成分散式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3座,全市乡镇污水治理形成了“相对集中区域为主体,水环境敏感区为重点”的层级建设实施体系。
施策“毛细血管”,打通治水神经末梢
青山为屏,绿水为带,小桥,流水,人家……冬日暖阳下的浏阳市官渡镇竹联村,犹如一幅清新的水墨画徐徐展开,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的小沟小渠曾是名副其实的臭水沟,淤泥堆积、杂草丛生,塑料瓶、农药罐随处可见,村民路过都要掩着鼻子走。”竹联村党总支书记吴敬芳至今仍记忆犹新。
小微水体,是房前屋后的小池塘,田埂路边的小沟小渠。村民们生活美不美,很大程度上就倒映在那一波池水里。
从为水发愁到为水而战,竹联村建立河道保洁员、社会监督员、义务劝导员“三员”队伍,同时明确2名民间河长,开设举报监督热线,让广大群众参与到小微水体管护队伍中来,全村小微水体实现了“监护人”全覆盖。
生活环境变美、变好,村民们也更舒心,依水建起的观光菜园、水果公园迎来一批批游客观光,日子越过越红火。
“竹联经验”是长沙大刀阔斧推进小微水体综合整治的经典之作。
“河水流到哪里,河长就管到哪里。”2018年以来,长沙打响小微水体整治攻坚战,出台《长沙市农村水体治理实施方案》,聚焦“让水留下来、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以抓好顶层设计、实施科学治理、落实日常管护、强化督查考核为主攻方向,打出小微水体整治“组合拳”,为水体“毛细血管”疏通、清洁。
走进岳麓区莲花镇桐木村,以源头治污、定期治淤、铁腕治违、精准治脏、生态治岸为抓手,掀起全域治水、全民护河高潮。
移步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湘江村,218户农户实施“分类分水处理”,通过化粪池、隔油池、生态池净化处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欢,一个个小微水体整治“样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目前,全市16.03万处小微水体均配备“贴身管家”,共设立村管小微水体片区河长5462名,成立小微水体管护队伍976支,完成小微水体管护2.3万公里,初步实现“大河小水”无垃圾、无违建、无淤泥、无损毁、无污染目标。·新湖南 新作为·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 晗
编辑:唐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