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长沙智造”崛起新高度
2018-12-26 09:28:13 字号:

“长沙智造”崛起新高度

  编者按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传统制造业发展瓶颈、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沙通过智能制造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引进、产业链建设方面卓有成效,创造了“长沙模式”。今日起,本报推出“奔向‘智’高点”大型系列述评,从长沙智能制造的高度、厚度、宽度、热度等方面进行深度解析。

  长沙晚报记者 伍玲

  挖掘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 三一集团自建的“ECC全球企业控制中心”,接入全球38万台工业设备; 智能制造“长沙模式”初步形成……

  三年来,长沙智能制造亮点如繁星。

  2015年7月,长沙率先全国发布《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促进长沙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三年间,长沙因智能制造声名远扬。城市GDP跨过万亿元大关,“国字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专项项目达27个,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

  长沙传统制造业装上智能制造的引擎,在新一轮经济大潮中劈波斩浪。

  高位来推进

  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给世界各国当头一棒。尝尽实体空心化的苦果,欧美各国迫切呼唤制造业的回归。

  2011年6月,美国启动“先进制造伙伴关系”(AMP)计划;2013年4月,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2015年1月,日本发布了《机器人新战略》。西方国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智能制造上。

  此时,中国正面临着内需不振、外贸低迷、投资趋紧等问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穷则思变,困则谋通。

  2015年3月,我国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国家如此,湖南亦然。但路在何方?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南,提出湖南应发挥“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对湖南工作提出了“三个着力”要求: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殷殷嘱托,拳拳期盼。

  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指引,湖南要书写怎样的答卷?

  2015年11月,湖南出台了《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全面推进“1274”行动,即加快发展12大重点产业,大力实施7大专项行动,着力打造制造强省4大标志性工程。

  省委书记杜家毫多次强调,湖南要牢牢把握智能制造主攻方向,看大势、明大势、顺大势,广泛运用先进技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努力打造成中部地区智能制造高地。

  长沙如何展现省会城市的担当与作为?

  2015年7月,长沙率先全国发布《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促进长沙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衡华表示,要打造长沙制造业的升级版,推动长沙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变,唯一的出路在转型,发展的方向是智能,根本的动力在创新。

  随即,长沙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参与的长沙市智能制造工作推进小组;邀请17位专家学者组建长沙智能制造专家顾问委员会,为长沙智能制造提供决策、把握方向。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

  当年10月,长沙市政府与中国电子联合成立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作为长沙市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机构,按照“政府引导、自主经营、协同发展”的宗旨,为长沙打造全新的智能产业集群。

  至此,一场声势浩荡以“智能制造”为名的行动,在长沙迅速铺开。

  高昂去奋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胡忠雄表示,要大力推进智能化发展,就要紧紧围绕“两主一特”产业定位,引进智能制造企业,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延伸“智能化+”产业链条,实现智能制造与园区产业无缝对接。

  长沙聚集了近三千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一大批成长性很好的小微企业,具备广阔的智能制造产业应用市场。

  数以千计的企业,有的却在“过河”时,犹豫了,迷茫了,退缩了,不清楚什么是智能制造,也不知怎样转型升级。

  没有航标,长沙“摸着石头过河”。

  2015年8月,行动计划发布仅一个月,长沙对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等28家制造企业授予“长沙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称号,表彰一批智能制造龙头企业,为近三千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迈向智能制造树立标杆。

  一个个样板企业,建立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体系,成为长沙企业迈向智能制造的学习模板。

  长沙则向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击,鼓励和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专项项目。

  2015年,国家智能制造首批试点示范项目发布。46个试点示范项目覆盖38个行业,分布在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6个类别。

  其中,三一集团的成功入围,开启了长沙频频摘取“国字号”招牌的序幕。

  三一集团最令人骄傲的是三一重工18号厂房,这个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一个小时可下线一台泵车,被称赞为“藏有中国工业未来的蓝图”,贡献了世界级的产品和品牌。

  战鼓擂响,万企冲锋。

  三年来,长沙工业企业向“国字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频频“示爱”。中联重科、威胜集团、妙盛动力、长城金融、远大住宅、格力长沙、山河智能、加加酱油、梦洁家纺等长沙传统与新兴企业纷纷捧回了这一国字号荣誉。

  截至目前,长沙拥有“国字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专项项目27个,位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如今也达到430家。

  当下,长沙正坚持以智能制造统领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加速形成智能制造大企业顶天立地与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新局面。

  高产“首台(套)”

  日前,2018中国创新设计大会暨好设计颁奖仪式举行,铁建重工“国产首台常压换刀式泥水平衡盾构机”和“HPSZ2006全智能型混凝土喷射机研制”2个项目摘获2018年度“好设计”银奖。

  铁建重工董事长刘飞香介绍,十年前,盾构机市场还是国外品牌的天下。公司成立之初,产业战略定位就是“只做能填补国内甚至全球空白的产品,只做能在国内市场份额排在前三位的产品,只做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

  坚守初心,到2017年底,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的国内和全球首台(套)产品已有30余项,攻克各类产业技术难题100余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计划12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600余件。

  不只是铁建重工,得益于持续创新,三一重工诞生了世界最长钢制臂架86米泵车、“神州第一挖”200吨液压挖掘机、“全球第一吊”3600吨履带起重机、亚洲首台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

  在中联重科,国内首台碳纤维臂架泵车、国内首台超大型履带式中联3200吨起重机,国内首台柴、电双动力作业混凝土湿喷机,国内首台无人驾驶谷物收割机,一个个“黑科技”亮出中联制造的“肌肉”。

  其中中联重科替代进口的3200吨履带式起重机,配备了116个传感器,完成了田湾核电站3号机组总重近500吨的核电穹顶的整体吊装。这是世界最重的核电穹顶吊装,作业时误差却不超过2毫米。

  在工程机械、3D打印、人工智能产业,一个个全球和国内首台(套)产品,彰显长沙创新实力和高度。

  在地下装备、自动驾驶、建筑装修领域,一个个打破垄断、填补空白的产品,让长沙科技创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当下,长沙是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更是发展智能制造的沃土,首台(套)产品的高产,让长沙智能制造在中部,乃至全国声名远扬。

  从2016年起,长沙先后举办三届智能制造峰会,诠释“全球视野、中国方案、湖南实践”,用高端平台展示长沙智能制造领域最新技术、产品和应用,诸多首台(套)产品被熟知。

  在第二届中国(长沙)智能制造峰会开幕式上,工信部副部长罗文将长沙智能制造的发展定义为智能制造“长沙模式”。

  省会长沙的担当和作为,也让湖南在制造业领域诞生的全国首台(套)产品数量名列全国第一。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长沙转型升级的“芯”动力。强劲的动力,驱使着长沙工程机械、汽车、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等主导产业进行翻天覆地的变革,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可以预见的是,多年之后,长沙必然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经济之林!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伍玲

编辑:王娉娉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