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璀璨天心 唱响历史城区的改革新歌
2018-12-17 10:08:38 字号:

天心区委书记 朱东铁

长沙人推崇“敢为天下先”,而天心区正是这座文化名城的中心区域。

在已经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土地上,天心阁雄踞城中,俯瞰人来车往,见证长沙城的更迭与发展;白沙古井汩汩千年,悠悠井水曾经如油盐酱醋一般拌进寻常百姓生活。历史的厚重和改革的激昂在天心区碰撞出奇妙的火花,从而展现出一个历史城区在改革春风中的独特活力——既尊重历史,又勇于改革,物质生产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互为依托。

40年,天心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史。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往全国各地,太平街上最早出现个体商贩,从生机勃勃的流动摊贩到个体户、私营企业,一张张生动的面孔汇聚成天心区改革开放的宏伟篇章。上个世纪80年代初,建成全市第一个工业基地——井湾子工业基地,让曾经的南区以“湖南城区工业小区之首”享誉三湘。

40年,天心区的发展史更是一部南城无难事、创新谋发展的奋斗史。1996年,靠工业兴区的原南区面对区划调整的阵痛,优势资源大部分被划出,1997年、1998年连续两年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在重新迈步的新时期,天心区深化企业体制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体制改革,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到2006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45亿元。此后,天心区一年一个台阶,保持高速增长势头。2015年,天心区财政总收入首次过百亿元,不到10年增长10倍,2017年实现税收过100亿元,经济更强、质量更优、民生更爽。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领域改革向中心聚焦、向深处发力。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天心区大胆创新,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将改革触角伸向全新领域。

使命在肩,致力在“往哪改”上展现担当。改革是难题的突破,突破改革瓶颈方能彰显责任担当。作为中心城区,有限的区域面积是发展的桎梏。为克服区域面积狭小,发展后劲不足的难题,我们积极促成2015年区划调整,迎来了行政体制的重大变革,暮云片区成建制划入天心区,区域面积从74平方公里到141平方公里。长沙外滩、省府新区、暮云片区三大板块发展齐头并进、特色鲜明。南部新城进入全市六大重点片区之一,都芯梦谷、设计方谷、信息云谷、康旅绿谷即将全新亮相。今年5月,天心区牵头召开了首届长株潭一体化区域合作联席会议,“融城核心”地位进一步凸显。全市最大体量的棚改片区南湖片区棚改基本完成,老旧城区的提质改造由以“拆”为主,向“留、改、拆”统筹推进的有机更新转变,一批城市综合体沿江伫立,湘江东岸的璀璨明珠更加明亮。

坚定不移,致力在“怎么改”上体现定力。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老路既行不通又走不远,必须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激发经济潜力,引领经济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改革开放初期,天心区靠发展工业崛起,面对经济结构不断升级的“新常态”,天心区果断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以服务引领来破局,开辟新的发展蓝海。商贸物流、现代金融、文化创意、地理信息、健康医疗、旅游休闲等六大重点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绿心地区工业企业全面退出,国家级文化(广告)产业园、地理信息产业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蓬勃发展,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全国广告产业联盟大会、大数据空间信息应用博览会相继召开;五一商圈、长株潭商圈南北呼应、竞相发展,长株潭商圈也成为天心区主动担负起“融城核心”责任的缩影;长沙金融外滩聚集效应凸显,全区金融机构突破300家,金融业成为全区第一大税源。

初心如磐,致力在“为谁改”上凸显作为。天心区将改革的成果用于民生造福,通过民生改革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初心。以党建统领社会建设各项工作,在城市的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为点和面的“3+N”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构架已经建立。在全省率先成立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社会保障托底、食品安全、平安畅通、学校建设、社区提质、绿色城市、美丽乡村、生态环保、文体健康等九大民生工程全面铺开,“15分钟城市社区党群服务圈”入选中组部“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社区养老工作获得2017年全国民生示范工程,教育督导方式创新获评全国先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接受国家领导人现场检阅,陪审员制度改革、审判长制度改革等一批司法领域改革跻身全国试点,改革的雨露滋养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固本强基,方能行稳致远。

40年的积累和沉淀,这片热土,坚韧前行,磅礴不息,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历史瞬间,点燃了天心区的发展之梦。展望未来,天心将改革不停,开放不止,大力实施“北提南进、服务引领、民生造福”战略,加快建设“融城核心、璀璨天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为争当全面建设现代化长沙示范区,唱响改革新歌奏响时代乐章。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吕周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