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向南,向南为了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2018-12-03 10:20:49 字号:

向南,融城。 梅亚丰 摄

2006年湘江大道南液化气码头原貌。

2013年湘江大道南液化气码头段。

2006年的贺龙体育场。

上世纪80年代末的贺龙体育场原貌 。

今日的太平街贾谊故居门口。

董劲 摄

上世纪90年代末太平街贾谊故居门口。

今日的黄兴中路。

上世纪90年代黄兴中路九如斋。

长沙外滩。

(本版老图片由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提供,其他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天心区委宣传部提供)

张福芳 王若飞 孙 喆 董 劲

40年,人类历史长河中短短的瞬间,却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荒芜的河岸,摩天大厦拔地而起;单调的天际线,被鳞次栉比和缤纷霓虹装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快捷。

古城天心,沿湘江由北向南。从南区到天心区,从金融外滩到省府新区,再到融城核心。天心,用40年筚路蓝缕,用奋斗者的姿态,崛起于长沙,绽放在湖南版图上。

岁月如歌 由南区到天心区

1996年以前,天心区还不叫天心区,而叫南区。

彼时的长沙市,由东区、南区、西区、北区和郊区组成。直到1996年,长沙区划调整,撤销原名,设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和雨花区。

在1988版长沙市南区行政区划图上,南区所辖范围,包括圭塘、井湾子、左家塘一带,版图呈一面红旗状。

此时的南区,工业是当时长沙东、南、西、北四区的“老大”。工业最强,地方税收最多,造就了当时“南帝北丐”的说法。

其实南区当时作为长沙的老城区,聚集着一大批党政机关、集体企业和私人小业主,太平街、坡子街更是当时的商贸集散地。

特别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作为本就有商业基础的南区,迅速恢复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1980年,区个体、私营经济由1979年的612户上升到910户,增长48.8%,到1998年,区个体、私营经济户主已增加到10419户。

1988年3月,南区还专门召开会议强调,全区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经济工作为中心思想,必须坚持“启用能人”,引入竞争机制,以改革总揽全局,以生产力为标准。

同年,南区贯彻省委“以开放对开放,以开放促开放”方针,多次派人南下广州、珠海、海口等地,并在珠海和海口分别设立了办事处和实业公司。

10年间,还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1986年,南区按照中央政策推行劳动合同制,取代以往的“铁饭碗”。

“下海”在那时成为一个新潮词,不少人纷纷辞职“下海”。

南区裕南街办事处管理人员朱辉煌抓住了契机,1986年以办事处的名义承包了当时濒临倒闭的长沙市卷闸门厂。次年,杨少洪入职长沙市卷闸门厂,现任长沙防火装备厂总经理助理、生产技术副总的他还记得,“这家卷闸门厂是最早一批区街企业之一,也是湖南第一家生产防火门的企业”。

“厂房租在裕南街办事处对面,那时候只有几间房子用作车间和办公室。”杨少洪说,上世纪80年代能用上卷闸门是件十分时髦的事情,“当时技术和效率远比不上现在,一天都不一定能生产出一扇门,但生意却十分红火。”

如今,这家企业已搬迁至天心经开区,拥有近60亩土地,生意依旧红火。

当时的南区,除了长沙市卷闸门厂,还有长沙高压开关厂、长沙工业泵厂、长沙散热器厂、淮山米粉厂等耳熟能详的街区企业。

据史料记载,1988年,南区有工业企业547户;次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239.6万元,领军长沙市内五区。

1992年,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回答了困扰人们思想的许多问题,全国迅速掀起了学习热潮。3月,长沙南区下发文件,要求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并在全区开展解放思想的大讨论。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4年,湖南省委提出企业改革思路是“抓大放小”,同年,南区成立区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

随后,南区提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解放思想促发展”的思路,先后制定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指出要在解放思想、勇于开拓的同时,放手兴办第三产业。1994年,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个体私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以长沙南区为例,第三产业每年增幅超过5000万元,1995年实现总产值4亿元,第三产业的总规模首次超过第二产业。1996年南区的第三产业个体私营经营户发展到13739户。

这一年,长沙区划调整,南区改为天心区,但这一次区划调整,也使天心区工业企业一下子从1995年的724户减少到了1996的411户。

原因是工业重镇井湾子被划为雨花区,东塘、侯家塘、左家塘等一部分商业繁华的老城区被划出,南部面临大部分辖区都是农村地区的现实,新成立的天心区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烂机区”。

如何破局?

爱拼才会赢 湘江边上崛起的金融外滩

区划调整后,进入新世纪的天心区,面临的发展困局是:东、西两翼拓展受限,北部老城区可开发利用的地块不多,南部片区虽然地域广阔,但几乎都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破解发展困局,天心必须成为巨人。

资本,是成为巨人最快的阶梯。

2000年,天心区委、区政府提出“繁北拓南”战略。繁北——打造湘江金融外滩;拓南——打造长株潭融城核心。

历史证明,正是资本沿海岸线涌入开放的中国,才让中国迅速成为了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这个世纪,要让资本在湘江沿线聚集,让天心城北成为长沙的金融外滩。

其实天心发展金融业有历史,有基础。早在1987年,在黄兴南路的长沙玩具厂内,就成立了南区城市信用合作社。

此举打破了国有银行一统天心的金融格局,促进了金融体制改革。10年后的1997年,南区城市信用合作社与长沙城市信用联社合并,更名为长沙市商业银行华龙支行,天心区不再对其实施管理。

新世纪后,天心区的金融梦想再次被点燃。“天心区将举全区之力,打造金融强区,有效地推动文化天心、商贸天心的发展。”天心区决策者分析,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对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打造金融外滩可以开拔了吗?还不行,此时的外滩片区,南至南二环,北起五一路,面积约15平方公里,棚户区聚集,严重影响了城市品质和档次。

于是,在金融外滩,上演了一场老城区脱胎换骨的精彩大戏。

其实,那时的南湖片区,也是外滩片区的主阵地,是长沙市最大的一块棚户区,有近3000多亩,生活着3万多棚户居民。

从2007年开始,天心区相继启动南湖片区棚改项目、北部棚改项目,准备在这个黄金地段里,开辟出天心区发展的新空间,用全新理念建设一座南湖新城,打造属于长沙的外滩。

在接下来的3年里,天心人埋头苦干,将此列为保民生、促发展的头号工程,与时间赛跑、向难题挑战,克服资金筹措、拆迁政策调整等诸多难题,投入资金53.3亿元,拆迁单位284家、住户4289户,平整土地2300多亩。

南湖片区棚改大幕刚刚落下,2010年,华远·金外滩与保利·南湖广场两大项目在南湖片区相继开工建设,华远、保利两大国内房地产巨头正式联手打造南湖新城,仅此两项就将拉动逾220亿元的投资。

老天心人熟悉的棚户区,变成了华远华中心、汇景环球中心、保利国际等高端商务楼宇,成为展示长沙外滩现代繁荣的新地标。

时机到了,2011年,天心区出台《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若干办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落户,对在天心区新设立或新迁入的金融机构给予一次性奖励,对金融机构新建或购置办公用房给予政策优惠,对金融机构租赁自用办公用房面积、期限达到一定要求的,给予租金补贴。同时,直接支持天心区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按贡献量给予奖励。

汇丰、花旗、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500强纷至沓来,为区域带来了国际化的生活元素,外滩片区由最大的棚户区逐渐变成最具活力的现代滨江新城,湘江金融外滩开始屹立于天心北部。

2015年8月,天心区正式公布了《天心金融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至2025年),由此拉开了区县金融改革发展的新篇。根据规划,天心区将打造“两带两区”的金融产业空间布局,即芙蓉路金融聚集带、湘江金融外滩带、省府现代金融服务区、暮云金融后台服务区。

其中,湘江金融外滩带以南湖滨江片区为核心,书院路以西,北至五一路,向南延伸至暮云,长约32公里,建设高级写字楼、高端酒店、高档住宅等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商务区。主要引进金融机构总部或区域性金融机构总部,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服务和金融配套服务,打造集金融、商务、休闲为一体的金融总部区。

再到今天,逐渐成规模的现代金融业已成为天心区的一张新名片。沿着芙蓉路往南,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南省分行、中国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华融湘江银行总行、方正证券、湘财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兴业证券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华泰财险、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一家家大腕级金融机构,给天心区快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赋予了勃勃生机。

楼宇经济也在空中聚集财富,2300家公司、企业进驻平和堂、新世纪大厦、BOBO天下城、海信国际广场等商务楼宇,年纳税额超亿元,撑起了区域经济的一片天……

截至目前,天心区已累计引入和培育的金融机构达312家,税收占比28%,金融产业成为全区第一大税源,基本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为产业核心,以投资、信托、期货公司、基金公司为重要补充,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公司等为产业支撑的多元发展格局。

湘江金融外滩,早已实至名归。

敢为人先 向南,向南,融城

湖南,位于中国的中部。在其南面,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在其北面,是浩瀚的长江。长江的下游,便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湖南,要想崛起于中部,形成属于中部的城市群,急需扩充体量,与湘潭、株洲融城发展。

于是,在上世纪50年代,曾有专家提出合并三市为“毛泽东城”的构想。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信号的释放,长株潭经济区由构想开始转入理论探索。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长株潭融城的构想也被正式实施。

南融战略,成为湖南打造经济增长极的核心战略;通过融城,聚集资本,扩大体量,让长株潭成为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同时又是沟通中西部的桥梁。

其实,沿湘江呈“品”字型分布的长沙、株洲、湘潭,无论从地理位置或文化渊源来看,都有着不可分割的“牵绊”。

而天心,正处在长沙南大门的长株潭交界处,这也使得天心,成为了长株潭一体化的核心区。而这,又与天心“繁北拓南”的构想不谋而合。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下,长株潭一体化也在加快步伐。

1997年,我省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省级协调机构,开始推进长株潭三市一体化。

2006年,我省对长株潭城市群扩容,首次提出以长株潭为中心、一个半小时车程为半径、囊括环长株潭的另外5个城市,形成如今的“3+5”格局。

2007年,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最终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此时的天心,在做什么呢?

跳出天心区看天心区,从大中部、大长沙、大交通的新变局中重新审视天心区的城区战略定位,适时提出了“创业兴发展,三年新跨越”战略目标,按照“北提南进”的思路开始拉伸城市骨架。

于是,南进的号角被吹响。天心区向南生长的速度风驰电掣:继“十五”期间搭建起省府新区路网雏形后,“十一五”期间,天心区投入数百亿元,拉通了芙蓉南路暮云段、书院南路等30余条城区内主次干道,省府片区“六纵六横”的路网格局基本形成。

特别是2015年,经省政府批复,同意将南托街道、暮云街道由长沙县划归天心区管理。天心区总面积由72平方公里增加到141平方公里,区域面积扩大将近一倍,湘江东岸线从21公里延长至32公里,实现了与株洲、湘潭的无缝对接。

融城更有了基础和底气。

2016年8月,天心区第五次党代会召开,党代会工作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融城核心 璀璨天心”的奋斗目标,“北提南进”战略进入实施的快车道。

今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要求城市群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要结合所在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放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一盘棋”中,研究提出差异化协同发展的新目标新举措,为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全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主阵地,长沙,在引领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被寄予厚望。长沙市天心区,对标省会定位,承接融城重任,绘就“融城核心、璀璨天心”蓝图。

今年5月25日,长株潭一体化区域合作联席会议如期召开。天心区主动担负起“融城核心”责任,争当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传播者、先行者,努力推动长株潭三市区县间的交流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

10月20日,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首届联席会议在长沙召开。会议启动了长株潭三市新一轮合作机制,开启一体化发展新征程。

11月13日,长沙发布南部片区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指出,设立长沙南部片区,是长沙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决策。

规划建设长沙南部片区,有利于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有利于构筑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的新极核,有利于培育现代化长沙的新引擎,有利于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

这份纲要,让天心的融城步伐再次加快。

其实,实践早已证明,融城,这条路径,天心走对了。

短短十几年时间,天心南部片区这块曾经的“城乡结合部”变成了一片繁华的长株潭商圈,友阿奥特莱斯、鑫远鑫悦汇、中海环宇城三足鼎立;麦德龙、迪卡侬、步步高等商业巨头争先入驻;城际铁路、地铁、公交车无缝换乘;文化、医疗、教育、商业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大项目,开始频频落子南部片区……融城,变得十分具体而生动。

融城更带动了长沙国家文化(广告)产业园、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园、湖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落户。天心南部片区,早已成为了天心崛起的重要引擎,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中最具发展活力的板块。

让我们再来看看如今的天心区:

向南,是省府新区,长株潭融城核心,转型发展的新“洼地”;向北,是金融外滩,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地,更是长沙这座城市的地标。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40年,湘江作证;40年,璀璨天心崛起。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福芳 王若飞 孙 喆 董 劲

编辑:唐甬梅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