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幸福长沙释放“磁场效应”
2018-11-27 10:03:41 字号:

1.jpg

梅溪湖国际新城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彰显着幸福城市的品质。   均为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摄

1.jpg

情人节的夜晚,市民们在湘江边观赏无人机灯光秀。

1.jpg

蓝天下,孩子们在湘江西岸的草地上自由玩耍,脸上自然流露着灿烂的笑容。

长沙晚报记者 钱娟

你幸福吗?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定义。

收入越高,就会越幸福吗?不同年龄的人,对幸福有哪些不同期待……一个问题代表一个指标,一个指标就是一个维度。

昨日,中国幸福城市论坛现场,2018第十二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结果新鲜出炉,以大数据为城市“画像”,探索城市幸福增长密码,绘就城市幸福增长曲线。

密码1 幸福的维度更多元

环境质量与幸福指数“挂钩”

“人们对于幸福的体验日益丰富,对幸福的需求更加多元。”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执行总编辑金风介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

“收入越高,越关注生态环境。”金风介绍,调查结果显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年收入8万元以上的受访者中,近89.3%的被调查者比较关注环境指标,并对市场上流行的各类新风产品和净化器有熟悉的品牌;而年收入在4万到8万元之间的受访者,只有67.3%的人关注该项指标。

环境质量与幸福指数“挂钩”。“长沙蓝多了,浏阳河水清了,家门口有社区公园,晚上可以去沿河风光带遛弯,生活一天比一天惬意。”家住芙蓉区马王堆街道的市民陈彩红深有同感,青山长青、绿水长流不断为幸福加码,越来越多长沙市民家门口收获满满的幸福。

保护环境,就是守望幸福。盘点长沙生态环境治理“成绩单”,不难发现,近年来,长沙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连续实施了两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清霾”“碧水”“静音”“净土”四大行动,让每位市民都喝上清洁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沐浴清澈的阳光。

近年来,长沙实施大气污染重点治理项目183个,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2.2万多台。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75%以上。强力推进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治理“一江六河”流域和城区黑臭水体,全面推行河长制。完成主城区42公里截污干管建设和101个排污口截污整治。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82座,污水处理率96.9%。

密码2 收入越高不一定越幸福

年收入8万至15万元幸福指数更高

改革开放40年,给长沙人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钱袋子”鼓了,成为不少市民最直观的感受。

长沙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6.85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10535.51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六,2017年长沙经济总量首位度居全国第10位……一连串数据背后,是长沙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所释放出的改革“红利”。

“我1980年参加工作,当时每个月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日子过得紧巴巴。这些年,工资一年上一个台阶,现在月收入都破万了。”湖南长沙某机械企业高级工程师陈铭说。

“以往的调查显示,经济收入和幸福感之间没有强烈的必然联系。”让金风和所有人惊讶的是,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收入是幸福感的决定因素之一。

“不过,调查结果也显示,收入和幸福感之间也并非绝对的正相关关系,即收入越高不一定越幸福。”金风在将被访者个人收入与幸福感受的高低做交互分析后发现,年收入在8万至15万元的被访者幸福感受最强烈,年收入25万元以上的被调查者幸福感受次之,年收入4万元以下的被调查者幸福感受普遍一般。这一结果显示,中等收入人群的幸福感最强。

密码3 教育是最大民生

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呈现年龄差

调查结果显示,26至35岁人群和56岁以上人群比较关注学前教育,但同时存在各种疑虑,主要反映在个别极端虐童事件频发给学前教育领域投下了阴影。

36至55岁人群比较关注九年制义务教育,对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存在顾虑,对地方引入民间资本办学关注和期望值较高;18至25岁人群比较关注高学历教育,如大学教育、继续教育等。“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呈现出明显的年龄差异。”金风说。

放眼望去,教室里都是黑压压的小脑袋;座位之间,距离窄得只能侧身而过;上课时,老师戴上扩音器,后排的同学才能听清楚……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适龄入学儿童数量激增,“超大班额”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块短板。

从“不能择校”到“不需择校”,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这是长沙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长沙以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为总揽,加快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16年,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被列入长沙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和长沙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从“一米的高度出发”,以儿童视角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成为长沙教育的新命题。同年,长沙启动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行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学校建设等措施,逐年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长沙坚持一手抓教育质量,一手抓教育公平,全面实施“公办不择校、民办不择优”的阳光中小学招生政策,各类教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基础教育满意度位列全国前十,普惠性幼儿园在80%以上,基本实现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均衡的教育。

密码4 大数据为城市“画像”

长沙城市吸引力指数“最吸睛”

自启动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以来,长沙连续11年入围,成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上的“常客”,凭借超强的硬实力、软实力脱颖而出,成为跑赢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尖子生”。

“连续11次入选,长沙对外界极具关注度和吸引力的同时,外界也给予长沙很高的赞誉。今年,我们和百度商业智能实验室建立了合作,在客观调查环节进行了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副总编辑王啟广说,“幸福感”可以通过体验的幸福和评价的幸福来体现,本次调查通过人体画像、城市画像等9个指标,对城市幸福指数大数据进行了采集。

百度的样本数据覆盖了95%的中国网民,指数涉及所用到的行为数据总量达到十万亿条。这些数据的变化意味着什么?百度商业智能实验室主任熊辉认为,城市“幸福感”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而大数据实际上就是从客观的角度来呈现。

“今年我们首次将外来人口城市幸福感指数纳入统计,长沙以绝对的优势脱颖而出。”熊辉说,每个群体对幸福的感知都是不一样的。本次调查通过大数据将全国各个城市的不同人群进行了划分。他发现,指数上表现让城市更“亮眼”。

未来人口占比、就业吸引力、外来人口生活品质……多项数据让长沙在城市吸引力上的表现格外“亮眼”。熊辉认为,数据反映出在长沙的外来人口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获得较高的满意度,长沙这座幸福之城,正释放“磁场效应”,逐步成为政策高地、投资洼地、产业福地、宜居之地。“对外来人口吸引力领先全国,也在展现着长沙开放、包容的城市格局。”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钱娟

编辑:吕周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