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最后的制秤人”文志飞正在给新做的秤校码。
祖传三代有着百年历史的秤工具箱。
每卖出一个秤,文志飞都会在包装上写下秤的含义和祝福。
多年来,秤的理念——公平正义良心,早已深入文志飞的心。
红网时刻记者 孙洁 长沙报道
位于长沙市天心区坡子街街道的太平街,各样特色小吃店、大小商铺鳞次栉比。若不仔细看,很难注意到这间明显低矮于其他店铺的“巴掌小店”。走进这家不足五平米的“太平街老秤店”时,67岁的老人文志飞正在给新制作的秤校码。
曾几何时,杆秤是走街串巷、集市摆摊商贩们买卖交易称量必需的工具,文志飞每天能卖出四五把,往往凌晨还加班赶制客人订的秤。如今,一天最多只能卖出一两把。买秤的少了,制秤的节奏也慢了。文志飞白天坐在店铺里制作杆秤,有客人时就招呼客人,有时候,也会和一些路过的熟人聊上一会。但即使大多数时候游客把杆秤当做工艺品购买,他也坚持将秤做得斤两不差。
一门传了三代的技艺
从刨圆、打磨、包铁、钻孔到抹花、复秤。制作一杆秤,大小需要150道工序。即使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和爷爷做秤,直到真正做起来,文志飞才意识这的确是个苦差事。文志飞告诉记者,自己从十三岁时就开始学做秤,从那时起两只手总是伤痕累累。尽管这样,自己也没有一刻想过放弃。“你看到的只是一杆秤,但这其中包含的东西太多,学习做秤就是把中国好的传统文化和知识发扬光大。”文志飞感慨道地说道。
“在古代,秤砣代表着正义,秤杆代表公平,而秤盘则代表着良心。十六进制的中国古秤,秤杆上的16颗星代表着南斗六星、北斗七星以及福禄寿三颗星,以告诫做生意的人不要动坏心眼儿,不要缺斤少两。”文志飞对于秤的渊源信手拈来。他表示,从小这些传统文化就印刻在了自己的骨子里,做秤就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通过秤这样的载体使自己更加了解到了其中的内涵。
凭着日复一日的坚持,十五岁时,文志飞就已学成出师。7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文志飞毅然决然孤身一人从老家益阳安化来到了长沙,谋寻更多的机会和发展。
“那是物质开始丰富,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做秤的人很多,我就走街串巷和他们交流技艺。”文志飞说,做称材料很有讲究,木材要好,要干要硬,一般选紫檀、红檀木,做小秤会用到骆驼骨,黄铜作为秤盘……在交流中,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文志飞纯熟的技艺和严谨的态度,他的名声在长沙一代越来越响。
一门传了三代的技艺在文志飞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传承。
做秤亦做人
“做人心里也要有杆秤。”从记事起,文志飞父亲的这句话就深深印刻在了他的心里。文志飞告诉记者,小时候他的父亲就经常告诉他要学手艺,首先学做人。要做到“口稳”“手稳”“身稳”,其次心德,不论买家贫富,都要凭良心一视同仁做好秤,不管人家有多少钱,不能缺斤少两。
小时候的文志飞还无法彻底参透这其中的哲理,可手里拿着这杆秤,心里莫名生出了神圣感。
初来到长沙时,文志飞的杆秤店开在西长街。上世纪80年代末,杆秤店搬至太平街,但因街道改造,或门面到期等各种原因,此后杆秤店曾搬过五六次地方,不过都在太平街一带。那时,太平街里聚集着多种日化店、肉店、水果店。不管是生意人还是市民通过口耳相传都来文志飞店里买秤,一时间门庭若市。
随着多年的经营,文志飞的名气越来越响,各大媒体都有他的报道,他还在多家电视台上展示将一撮头发称得分毫不差,甚至还曾有位德国教授专门来向他取制秤经。周围人都说他“红”了,可是文志飞却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仍然日复一日潜心做秤,100多道工序都一丝不苟。
“做秤不能心有杂念,不能有一点马虎,更偷不得一星半点的懒。因为秤杆密度分布不同,稍有差池,就会影响整杆秤的准确率,做出的秤就会坑人。这和做人一样,做秤的人心里必须有一杆秤。”文志飞认真地说道。
这些年来,文志飞做了十几万的秤,上到称量400斤物体,下到精确称量0.01克的细微物体。秤的理念——公平正义良心,也早已深入其心。
长沙最后的制秤人
曾经秤轻巧、经典,使用也极为便利,活跃在大江南北。到了二十一世纪,电子秤走进了大众的日常生活,手工秤也逐渐成为民族过去的符号。
谈及电子秤对于文志飞秤店生意的巨大冲击,记者以为文志飞会抱怨、伤感,谁知文志飞笑着说:“我为现在的发展感到高兴,看到国家社会不断在进步,科技也一直在发展,像电子秤这样的方便的物品越来越多,大家的生活也会因此越来越好。”转而,文志飞又略显伤感,害怕自己这门技艺会彻底失传。
文志飞告诉记者,早些年,自己还收过几个徒弟,后来因做秤不赚钱,他们纷纷都去转行开饭店或者做其他生意去了。自己也尊重徒弟们的选择,告诉他们,做生意,一定要讲良心。就算没做制秤这一行,也要记住做秤的理念——公平正义良心。不要为了自己的一点利益,就去损害别人的利益,把这个社会的风气都带环了。
如今,文志飞被称作是“长沙最后的制秤人”。但比较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弟和女儿现在有空就会跟着他来学习这门手艺,自己的孙子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文志飞告诉记者,自己的手工杆秤制作技艺已经获批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计划去申请省级非遗项目。“今后有条件,我想动员家里人一起协力开一间杆秤博物馆,展出各朝代的手工杆秤,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认识它。”文志飞说道。
来源:红网
作者:孙洁
编辑:吕周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