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扎根家乡,成就“单项冠军”
2018-10-12 09:38:28 字号:

1.jpg

方鸿在位于望城经开区的办公楼工作。长沙晚报记者 朱华 摄

长沙晚报记者 朱华

不能不说,方鸿的创业充满传奇色彩。

上世纪90年代,放弃体制内优越稳定的贸易工作,直奔美国“淘金”,事业步入正轨又折回国内转型生产双金属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生意顺风顺水之际,突然失去大客户,不得不向下游带锯条产业转型。

一次次从头开始,一次次从零起步,最终成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近三年主营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全球前五。“扎根家乡,才让我们赶上了这个快速发展的好时代,泰嘉股份才能发展到今天的行业地位。”昨日,在位于望城经开区的办公楼内,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鸿感触良多。

打破“金饭碗”海外创业

方鸿是湖南岳阳人,上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后先进入研究所,后来进入国营外贸公司,在那个时代是既体面又能走出国门、增长见识的工作。但是,1994年,已经有房有车的方鸿决定辞职,“父母反对无效,我那时候就想走出去,把中国的产品出口到美国。”

当时热播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是方鸿国外创业的真实写照。他卖过电动和手动工具、石英钟、劳保手套、保温鞋,由于国内产品质量达不到国际要求,价格被压得很低,怀揣的几万美金没多久就赔得精光。

功夫不负有心人,赴美前一个老客户的嘱托成就了一片商机。“之前我帮他们从日本进口过特种钢带,但日本不愿把最好的产品卖给我们。我到了美国后,他们希望我能帮他们找到比日本更好的材料。”

“什么资源都没有,就靠着一本黄页,一家家打电话去询问。”方鸿就这样打了无数个电话,一步步找到了当时美国最大的特种材料制造企业——泰斯精密制钢有限公司,并通过将近一年的艰难谈判,最终将美国的品牌材料引入了中国,打破了当时日本、奥地利产品独占市场的局面。

返乡创业从零开始

“用户要求降低成本、及时解决售后问题,希望小批量多批次采购,而这些都是海外采购难以解决的问题。”公司走上正轨后,方鸿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于是,他决定回国创业,实现带锯条产品原材料国产化。

回国创业去哪里?朋友们建议他去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经过慎重考虑,我还是决定回湖南,这里是我的家乡。”方鸿说,回来不仅仅是因为资源人脉在这边,更因为根在这里,难忘乡愁。

2003年,方鸿带着投资人来到望城,也就是泰嘉现在的公司所在地,“我指着被一片荒地包围的小山包,告诉他,这里就是我们的未来”。2005年,第一条双金属复合钢带生产线正式竣工投产,产品供不应求。然而好景不长,2006年,由于复合材料生产设备国产化,投资门槛大大降低,泰嘉的两大客户决定自己生产复合材料,这意味着泰嘉将损失70%的销售额。“我们怎么办?没有办法,市场逼着我们自己向下游发展,做带锯条。”

没有技术,没有设备,没有市场,又一次从头开始。2007年,泰嘉收购了中联湖机,通过与中联重科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加快了双金属带锯条规模化、产业化进程。2012年8月,泰嘉的新厂区投产,完成了“年产1300万米双金属带锯条产业化项目”,年销售额2亿多元。

让长沙制造占据国际行业顶端

写在厂区外的口号“让世界没有难切的材料”是泰嘉的使命,也是泰嘉占据国际行业顶端的决心。

2017年1月,泰嘉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方鸿却说:“上市只是我们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逗号。”

泰嘉建立了中国行业内首家锯切实验室和锯切技术学院,开发了国内第一台数字化实验锯床,并建立了分布式锯切信息采集中心,提升了国内锯切基础研究水平。这里还常年引进外籍专家顾问指导生产,培育了一支技术团队,目前已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密切合作,校企联合,共同攻关。“引进外国智力+搭建产学研平台+自主创新”的科研模式,不断攻克着国内金属切割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技术创新、产能扩张和市场建设,泰嘉已成长为中国双金属带锯条第一品牌,带锯条年产能达到1700万米,位居世界前三。2015年投产的年产20万米硬质合金带锯条产业化项目,更是填补了国内带锯条高端产品的空白。泰嘉股份,已成为锯切行业高品质的代名词,产品远销欧美中高端市场,出口额居国内同行业第一名。

“在国外我们是浮萍,回来才有土壤生存。”方鸿这样形容。泰嘉就如一株小苗扎根在家乡的沃土中,短短15年成长为如今的参天大树,而且越来越枝繁叶茂。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华

编辑:王娉娉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