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彩瓷,长沙铜官窑出品的模印贴花壶。
红网时刻记者 田甜 长沙报道
长沙铜官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它与“黑石号”“一带一路”倡议有着怎样不可切割的关系?作为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的发源地,为何世人知之甚少?如今,我们该如何让这古镇重拾昔日荣光?9月27日,“探寻大唐彩瓷,传承古窑技艺”铜官窑陶瓷文化交流座谈会在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举办,全国十余位专家学者齐聚长沙望城,为如何传承和发扬长沙铜官窑的古窑技艺建言献策。
书写大唐奇迹:创新,敢为天下先
“长沙铜官窑,以岳州窑为基础,吸收北方工艺,首创釉下多彩和釉下诗文题记,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的发源地,开创了中国瓷器装饰艺术上的先河。”长期从事中国古陶瓷研究的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李建毛,从长沙铜官窑的源起、产品特点、艺术以及历史价值等方面,向在座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详细介绍。
长沙铜官窑,突破了当时“南青北白”一统天下的瓷器装饰格局,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绘画、谚语、产品广告和独特的模印贴花等融入到瓷器之上,开创了中国瓷器装饰艺术上的先河,同时,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千山泥土千山宝,遍地陶瓷遍地金”,长沙铜官窑是唐代重要的瓷窑,是中国唐代“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支点,见证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变迁,“黑石号”上5万多件长沙窑瓷器的发现,便是有力佐证。
“长沙铜官窑创新的工艺技术很多,许多技术都是开先河地位,所以从釉、彩、器形等工艺技术上,都能找到许多故事因子,演绎出精彩的故事来。”长沙窑研究会秘书长覃小惕认为,对于长沙铜官窑的研究以及文学创作,可以从长沙铜官窑工艺技术、文化信息、商业贸易的角度切入。
重拾盛世荣光:传承,焕发新活力
为了更好地传承铜官窑的古老技艺,让珍贵的文化遗产健康地“活”下去、精彩地“活”起来,望城自2012年起步入了“打造铜官陶城,建设中国名镇”的快车道。近年来,望城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铜官陶瓷产业复兴的实施意见》,编制了《陶瓷产业复兴发展规划》,从产业布局、资金投入、财税扶植、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铜官古镇建设和陶瓷产业复兴以强力支持,铜官陶瓷行业协会、望城区版权工作服务铜官站等相继成立,铜官更随着“湘江古镇群”的建设纳入了市级规划蓝图。
随着扶持政策的落地,特别是望城精心打造的创新创客基地,近几年铜官以前出去打工的手艺人大批的回流,全国各地学艺术的学陶瓷的艺术生到铜官来创业。在今年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长沙铜官窑烧制技艺传承人刘坤庭名列其中,他将自己在铜官的工作室打造成一个实习基地,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公益性质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感受铜官窑的魅力。“泥人刘”第四代传人刘嘉豪更是将古老的柴烧制陶技艺搬上了网络直播间,传统加现代的创新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
今年5月开馆的长沙铜官窑博物馆,拥有5200平方米展区,馆藏了162件从海外征集归国的“黑石号”沉船打捞的珍贵瓷器,长沙铜官窑博物馆以展现1200多年前唐代长沙铜官窑陶瓷文化的发展史为主题,以褐色为主色调,用序厅、千年的积淀、瓦渣坪往事、土火之艺、教育互动区、彩韵唐风、世界的长沙窑七个展厅诠释出千年的历史文化。
今年8月,新华联百亿匠心打造,被列为全国旅游优选项目、“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样板工程、湖南省和长沙市重点工程的大型综合文旅项目——新华联铜官窑古镇盛大开放,新华联铜官窑古镇以历史文化为魂,以陶瓷文化为根,以唐风古韵筑形,以工匠精神铸品,再现大唐盛世风采,传承千年湖湘文明。
参加座谈会的嘉宾还有相关部门的领导、学者专家,以及国家级、省级陶艺专家和从事陶瓷文化产业的商界精英,湖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馆长李建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武警》杂志社副社长温亚军等嘉宾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来自全国的十余位嘉宾为长沙铜官窑如何重归世界舞台而纷纷建言。
来源:红网
作者:田甜
编辑:吕周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