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李治 通讯员 冷冰 覃瀚仪
夏末秋初,暑热还在延续。
“7至9月是外地菜的淡季,正是本地菜的供应旺季,弥补了外地菜源的不足。”8月下旬,长沙县黄兴镇蔬菜协会会长章继业欣慰地说,蔬菜是黄兴镇的传统产业,特别是海吉星市场的到来,有力推动了本地蔬菜走向全国。
本地菜进了家门口的大市场
海吉星市场有个本地菜交易区,专门为黄兴镇种植户开辟的,在场内做生意的本地农户300余户,日均交易量达150吨。章继业介绍,去年协会会员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协会指导带动全镇种植蔬菜面积1.6万亩,总产量5.47万吨,年产值达2亿元。
黄兴镇老百姓提到的“海吉星”,全称是长沙黄兴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总占地面积近900亩,投资超20亿元,分两期开发建设。项目一期占地446亩,承接了马王堆蔬菜市场的整体迁入。2017年交易量592万吨,交易额559亿元,市场日均交易量达12000吨,日均车流量5000台以上,日均人流量2万人以上,承担了长沙市90%以上的蔬菜供应任务,保障了全省80%的蔬菜供给,是湖南名副其实的“菜篮子”。
海吉星进场交易蔬菜来源地涵盖全国20余个省市和部分东南亚国家,下游覆盖湖南全省及湖北、江西等部分城市。海吉星市场搬进黄兴镇后,成功跃升为全国最大蔬菜枢纽中心市场,除了带动当地蔬菜业发展和老百姓家门口创业就业外,还有效促进了乡镇农业、房地产、酒店餐饮、汽车服务、物流配送等行业的发展与崛起。
产业链不断延伸带来集聚效应
上世纪90年代初,黄兴镇成为亚洲最大的硫酸锰生产基地,但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2002年底,黄兴镇13家化工厂全部关闭,确定大力发展蔬菜、苗木花卉和休闲旅游业。
苗木花卉是黄兴镇的支柱产业,从业人员有3万多人。眼下天气热,需要在苗木运送车上配冰块,可以保证送达后苗木保温保湿,利于种植。黄兴镇花卉苗木园艺协会会长刘兵家往年要到长沙市的马王堆或者红星市场去买,现在只要打个电话,海吉星的专业户很快送冰上门。一车40块冰,一块冰比原来少2元成本,一年可以省下几万元。
2016年4月,海吉星市场搬来后,每天5000辆货车从四面八方送菜来,返回时可以优惠捎带货物回去。刘兵家一年发2000苗木车次到外地,现在专门用这样的车,每年光车辆运输费就节约了20万元成本。
海吉星的到来,形成了很大的集聚效应。该市场隔壁的车马村就为市场输送了10多名保安、30多名物流配送分拣员和近百名保洁员。村支书罗科明告诉记者,市场有1万经营户,带动了餐饮和房地产市场,村里正借助市场的人气积极规划旅游休闲产业,一些“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翻云娃食品公司以生产辣条、豆制品为主,一个月大蒜要用10吨。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家门口有了海吉星市场,方便又便宜,不用再去别的市场找。以前员工就餐是个问题,现在两三百人的食堂,选购食材随买随有。
黄兴镇拥抱全国最大的蔬菜枢纽中心市场,走出了一条园区产区和谐发展,产业之间互补共振的好路子。海吉星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二期正在建设中,投入运营后,年交易额可达到1000亿元以上,带动当地蔬菜基地面积100余万亩,辐射带动农户50万户,间接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
“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延伸,集聚效应初现。”黄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在海吉星等大型经济体带动下,全镇经济形势运行良好,1至7月共完成财政总收入1.28亿元。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治 冷冰 覃瀚仪
编辑:唐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