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家长的培训焦虑 帮娃还是坑娃?

  长沙晚报讯(记者 舒文)日前,一则《长沙月薪两千妈妈送儿上万元辅导班 结果考了全班倒数第三》的新闻引发热议。故事主人公周女士为正在读初三的儿子小游报了个“一对一”辅导班,仅一周时间,就花费了1万元学费,甚至放弃原本学校的课程,到培训机构进行“封闭式”培训。这虽然是个案,但如今,学生校外参加培训渐成常态,甚至有些家长从幼儿园就开始报尖子生培训班,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连日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调查:一周7个培训班,每天都像在赶场子

  端午小长假本应是一个轻松快乐的假期,可是长沙某小学左左(化名)并不轻松。端午节当天,记者见到左左时,他刚参加完校外文言文培训班。当记者询问为何放假还要补课时,他和一旁两个小伙伴庆幸地告诉记者:“今天算是最轻松的了,只有上午有培训班。端午假期前两天上午、下午都有培训班。”他向记者透露,从四年级开始,所有的培训班加起来一共有7个,分别为语文、数学、外语、钢琴、声乐、篮球、羽毛球。这些“丰富”的课外培训班将他的课后时间挤得满满当当,“周一到周四每晚要上1个培训班,周六、周日连着要上3个。”

  左左不是个例。他曾对班上10名同学做了一项参加校外培训班的情况调查发现,这10名同学一共报了46个培训班,每人平均报了4~5个培训班。其中,学习类就占了27个,艺术类占了14个,体育类占了5个。

  左左的同学航航(化名)告诉记者,他报的培训班也不少,共有6个。和记者交流时,他扯着嗓子向记者吐槽“每天都像在赶场”:

  每天早上6∶30起床写课外培训班的作业,如果起不来就要挨骂。在学校上课时,他通常会利用音乐等课,偷偷将其他科目布置的作业做完。放学后,匆忙吃完饭,立马又奔向培训班,开启课后补习模式,直到晚上10点才能睡。

  “放学后到睡前这段时间最累。”航航说他无力改变现状,只好适应。

  “刚开始觉得特别累,但是现在习惯了,为了进入一所好的民办初中,同学之间竞争也特别大,最后拼了吧。”航航与左左等四名学生给出了相同的答案。

  分析:家长的焦虑主要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

  张女士的女儿今年读三年级,一次,她去参加家长会时,发现许多家长已经开始为孩子盘算上中学的事了,这可把她吓了一跳。尽管刚生完二孩,平时要忙于照顾小家伙,她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暑假给女儿报培训班,并负责接送。

  家长的这种焦虑与痛点,被各种培训机构牢牢抓住和放大。最近,国内某上市中小学教育机构学某思因“违规办学”“擅自招生”在成都被责令整改。有评论认为,最根本原因是在制造教育恐慌。该评论分析,为了营造出在学某思培训的孩子更聪明的假象,学某思课程设置超前,把学校未学的内容提前学。在学某思深奥的培训中,一些初、高中知识点,被强加在小学三四年级的学习内容中。为了维护自己“制造天才”的神话,学某思还对学生进行“筛选”,将有潜力的学生招进来。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比傻游戏”中,谁也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输家。

  记者进入了长沙2017年幼升小交流群,常常看到学某思的工作人员在群里发布“计算短期尖子班”“提高班”的招生信息,从该工作人员公布的报名人数来看,至少有10余名幼儿。

  一些家长认为再穷不能穷孩子的教育,因此一年花4万~5万元给孩子上课外培训班也心甘情愿。庞大的需求催热培训市场,记者走访发现,枫树山小学100米范围内,至少开设了10家培训机构。

  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他们让孩子上培训班的原因有以下几类:一是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二是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三是没时间带孩子,借培训班托管孩子。最后一类就是家长随波逐流,而且这类家长不少。

  看到其他孩子都在疯狂参加培训,原本淡定的家长也无法淡定了。宋先生的女儿今年读四年级了,担心微机派位派到差的学校,他选择让孩子去优质的民办学校读书,而这所学校也是许多学生削尖脑袋想进的学校,难度可想而知。尽管他的孩子在班上排名前三,但离该学校录取标准有一定差距,因此给孩子报了奥数班,但是他的孩子对此兴趣并不大,还曾因为难度大不愿意去上课。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滨江小学校长周玮分析认为,家长的焦虑主要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幼儿园思考上好的小学,小学思考上好的初中和高中,超出了孩子发展的实际情况。

  观点:“课程超市”琳琅满目,家长要懂得选择

  端午节、六一节节前,记者前往多所学校采访,发现学校的办学理念都在改变,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培养孩子的个性。比如岳麓区和天心区各公办学校都做了不同的探索:岳麓一小通过开设书法、管弦乐、武术、排球等三十余种社团活动等方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现自己的兴趣,追逐自己的梦想。在博才洋湖小学,学校每个学期都会停掉一周的课,用来开设不同主题的素质教育课,这周时间里不用按课表上课。天心区的天鸿小学,为了让孩子爱上数学,学校策划以数学为主题的跳蚤市场,让孩子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感受数学魅力;天心区实验小学为孩子开设多个特色课程,不同年级的孩子可通过“走班”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可以说,在教育改革的积极促进下,目前长沙市公办教育体系中的“课程超市”已经初步形成。

  “教育的目标是要通过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去经历、去体验、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成长为最好最真实的样子。”岳麓一小校长李晖说,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智慧,早已不是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大家开始关注孩子在未来的社会竞争力。“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努力让孩子拼命往一个起跑线上奔跑,但是其实未来就不需要跑步,可能出现一个全新的规则。作为家长,职责就是引领孩子做出合适的选择。”

  诚然,一个健康的教育生态中,不能把培训市场一棒子打死。青园中信小学校长张文认为,它们的存在客观上也反映了目前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它们的健康发展应成为教育有益补充,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个性,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兴趣爱好,这才是比较理性和合理的选择。

  事实上,城市教育的蓬勃发展在于给孩子和家长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身处其中,现代家长应该要具备为孩子合理选择的教育能力。

  在岳麓区博才咸嘉小学,就有这样一位具有足球特长的孩子,经过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商议,他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专门针对自己的特长进行特训,博才咸嘉小学校长陈艳萍对此这样解读:这位家长在孩子感兴趣、顺应孩子天性发展以及未来发展道路非常明确的基础上,大胆尝试个性化成长方式。她认为,符合孩子天性的教育方式应该值得鼓励。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质监
  • 食药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