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铁建重工:创业“三级跳” 十年铸“四剑”

2009年6月,南方首组时速350公里42号单开道岔在铁建重工试制成功。

2016年3月,铁建重工研制的国产首台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成功下线。

2016年9月,铁建重工研制的国产首台铁路双线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成功下线。

  通讯员 胡清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露 长沙报道

  十年前,一个以推进轨道设备自主化、国产化为目标的企业诞生在株洲石峰山下,这是中国铁建创立的中国南方首个高速道岔生产基地。十年后,这家企业创建了掘进机、特种装备、轨道设备、磁浮装备四大产业板块,掌握了多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连续多年主要经济指标以30%的增长率在快速增长。

  这家企业,就是实现创业“三级跳”、完成十年铸“四剑”的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央企中国铁建做强做大工业制造板块的主力军。坚持自主创新,是铁建重工开启巨变之门的金钥匙,而在开启幕后有着一种关乎成功逆袭的内在逻辑。

  发展与时代共振

  从2008年时速250公里及以上高速道岔在武广、京沪等铁路客运专线相继投运,到2016年长沙磁浮快线7组道岔迎接载客运营;从2010年自主研发设计的首台盾构机“开路先锋19号”成功始发掘进,到2016年我国首台“TBM之王”在吉林中部引松供水隧洞工程顺利贯通;从2015年HPS系列混凝土喷射台车进驻蒙华铁路崤山隧道创多项佳绩,到2017年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在郑万铁路施工作业现场大展身手……过去的十年,人们在享受科技创新带给生产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也将目光投向了创造这些巨变的大国重器。

  铁建重工始终专注于非标、特种、个性化、定制化的高端地下装备和轨道设备产品定位,十年创业之路,自主创新是一种显现基因,总是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十一五”时期,中国铁建按照“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整合资源,优化重组,构建创效板块”的发展思路,在工业制造板块创建重工集团,铁建重工矢志提升科技水平,开辟了轨道设备、地下工程施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高端工程机械强国梦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十二五”时期,铁建重工加快新产品研发,构建高端制造业、加工制造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工业制造格局,开创了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以30%的增长率逆势上扬的喜人业绩,主动担当中国铁建做强做大工业制造板块的主力军,为做实中国制造的强度跨出了强有力的第二步。

  进入“十三五”,铁建重工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瞅准数字化,积极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产品机器人化、制造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和管理智慧化,打造以研发设计数字化为龙头、以智能运营数字化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核心竞争力,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舞出了前瞻性的第三步。

  十年间,三大步,实现了三次质的飞跃,从第一步突破重围,到第二步蹄疾步稳,再到第三步行稳致远,铁建重工掘进机、特种装备、轨道设备、磁浮装备四大产业板块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一跃成为世界一流的集高端地下装备和轨道设备研究、设计、制造、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大型企业。

  突破产业核心技术

  铁建重工创建之初,通用型工程机械产业风生水起,发展形势喜人,但专业型地下工程装备自主产品寥寥无几,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在此情形下,铁建重工坚持技术上不走复制、照搬的捷径,以自主创新为发展底色。

  砥砺十年,淬铸国之重器,铁建重工开创的首台套产品不胜枚举:全球首台煤矿斜井双模式TBM、全球首台永磁电机驱动盾构机、全球首台护盾式掘锚机、国产首台大直径敞开式TBM、国产首台单护盾TBM、国产首台双护盾TBM、国产首台最小直径TBM、国产首台大直径铁路盾构机、国产首台高铁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国产首台铁路双线超大泥水平衡盾构机、国产首台混凝土喷射台车、国产首台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国产首台隧道预切槽设备……为世界、为中国填补了诸多产业空白。

  以技术为基石,自主创新一马当先,四大产业板块精准发力,奋起追逐,集团一跃成为后来居上者,引领行业风骚,激荡产业风云。

  掘进机产业,凭借超强的研制服务能力,依托中国铁建长期积累的施工技术与经验,建设了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盾构/TBM产业基地,自主研发的盾构机已连续四年占据国产市场的“半壁江山”,市场占有率85%以上的TBM和大直径盾构机成为国产第一品牌。

  特种装备产业,形成了四大类产品系列,已经构成一个庞大的“特装家族”,自主研制的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混凝土喷射台车、多功能作业台车等填补国内空白。

  轨道设备产业,拥有世界最先进的道岔、弹条扣件、闸瓦自动化生产线,产品领先国际先进水准,不仅占据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而且出口至30多个国家及地区。

  磁浮装备产业,拥有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和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年产磁浮轨排60千米,中低速磁浮道岔40组。

  创新实现弯道超车

  坚持自主开发,铁建重工在创建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建成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的高速道岔生产车间;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没有购买国外图纸和专利的高端隧道掘进机制造企业,成功逆袭成为行业龙头翘楚……铁建重工创新之路如何越走越宽?

  创新之路无捷径,但创新之法有巧功。从理论上,找好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在实际中,找对一条路子能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十年中,铁建重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构建特色研发体系,根据四大产业发展特点,明确“自主研发、全球采购、系统集成、自主产权”的产业化理念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持续创新”的自主创新体制,实施“设计、制造、施工”三位一体的研发模式,做到了把自主创新摆到促进企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的突出位置,保证了新产品的成功研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筑高台,起宏图。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业设计中心“六位一体”科技创新平台,为科技项目的高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瞻前沿,夯基础。推进智能制造、基础性研究、前沿技术科研项目研究,通过对市场、产品、技术、项目的自上而下技术规划和自下而上的技术路线分析和系统规划,形成了“十三五”产品产业技术发展规划,优化产品结构,完善产品种类。

  产学研,聚合力。与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建立了深度项目合作;与浙江大学院士团队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中南大学共建了博士后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开办研究生班;与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核心供应商、科研院所强化技术、产品等方面的合作。

  独一无二的创新体系,别开生面的创新土壤,使铁建重工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计划12项,承担省部级科技计划20余项。通过以大直径硬岩隧道掘进装备(TBM)关键技术及应用、全断面隧道掘进共性技术、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关键技术研究等为代表的国家863计划的实施,根植铁建基因的国之重器向世界级复杂地质工程大步迈进,向高端轨道交通建设纵向推进。

  作为中国制造的形象担当,铁建重工创造了平均每周研发出2项新成果的业界奇迹,科技创新突飞猛进,技术产品日新月异;作为中国制造的价值担当,铁建重工产品产业正面较量世界巨头,节约外汇拉动内需,市场地位扶摇直上。

  布局高端引领供给

  执志不绝群,则不能臻成功铭弘勋。中国制造业、尤其是工程机械的显现症结在于高端产品不足、中低端产品过剩的结构性产能矛盾。自创建以来,铁建重工始终不做中低端产能的重复建设者,志存高远,瞄准高端装备这根难啃的硬骨头。

  自主创新敢为人先,铁建重工明确了产品开发的三项基本原则:专注于与施工工法密切关联的非标、个性化、定制化高端装备研发;只开发能够填补国内外空白的产品;研发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科技水平必须处于国内行业前三名。

  三项基本原则,起点在于引导有效供给,落点在于创造优质供给,实质是铁建重工自觉主动对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势,使企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成为企业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走内涵式扩张的道路的“方向盘”。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既要握住“方向盘”,更要踩好“离合器”。为确保技术创新平稳持续发展,铁建重工规定科技创新两项硬性指标:在营业收入总额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要确保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始终在5%以上;在员工总数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要确保研发设计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始终在20%以上。

  与此同时,铁建重工明确“十三五”的主要任务是规模化和数字化,目前已经全面启动“研发设计数字化、产品机器人化、生产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和管理智慧化”的“五化”核心能力建设。

  构建“数字化+”核心驱动力,全力打造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落实在技术创新上,便是要创造真正填补世界空白、领先行业技术的“颠覆性产品”。

  “只有应用前沿技术、研究基础科学和创新施工工法并且三者结合才能研发设计出‘颠覆性产品’,也只有掌握颠覆性技术与产品才能在行业内‘称王’。”刘飞香董事长在2017年集团“三会”上再次登高望远定位技术创新的坐标位置。

  在新时期新阶段,争做“中国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的开路先锋,铁建重工自主创新大业再次迎来新的时空拐点。

本站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名,不得更变核心内容。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质监
  • 食药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